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 第68章

第二节 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节 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责任和担当

当代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大国的历史、现实和人文禀赋决定了每一个大国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大国都有其自身特点,每一个大国都要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历史传承与历史遭遇、民族使命、文化禀赋、国内与国际环境,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必然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目标指引下,中国外交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责任和担当,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开创人类的美好未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面向全球的外交,大格局、大视野、大布局是其一大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基于中国作为大国而展开的外交,是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不仅谋求自身壮大与发展,也着力推动人类社会繁荣与发展,不是针对大国的外交,也不是与世界上其他大国争夺主导权和霸权的外交。

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1]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等,都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对此,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指出,“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事实正是如此。中国发展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实现发展的道路和方式是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从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自身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这在过去没有动摇过,未来仍将始终不渝坚持下去。

习近平同志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和发展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即“两个内在统一起来”。

一是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内在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3]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4]。有的国家、有的势力、有的舆论片面解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为中国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国家战略抉择,就会束缚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手段和能力;以为中国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外宣示,是不愿或不敢采取非和平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以为中国为了求发展求稳定会降低甚至放弃原则和底线,因而跃跃欲试,屡屡制造事端、不断进行挑衅,甚至企图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这种把中国的克制和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把中国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渠道来解决争端视为有机可乘的思想和行为,注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中国决不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利益割裂开来;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只有有效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才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

二是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内在统一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要走通走顺,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也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需要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又以中国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中国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同时呼吁、带动和力推其他国家并肩而行、相向而行。如果某些国家和某些势力胆敢破坏和平、肆意挑衅、制造冲突甚至强加战争,中国坚决斗争、毫不退让。只有各国都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一系列涉及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斗争实践,既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和信念,也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二、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2014年11月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几年来,在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建立多种形式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中国通盘谋划、整体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合作,打造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全球伙伴关系。通过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

运筹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至关重要。与美国,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注重战略沟通,加强务实合作,以平等、协商的方式管控分歧,努力维护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双方关系,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对于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已鲜明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态度: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也不怕打,中国不会屈从任何外来压力,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身合法正当权益。与俄罗斯,互相视为最主要、最重要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把两国关系都放到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优先地位,把双方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实际成果,携手维护国际和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稳定,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典范。与欧盟,着眼于历史变革趋势,在重大国际事务上保持战略对话,增强战略互信,统筹同中东欧十六国和西欧大国的关系,积极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使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具全球影响力,同时对欧盟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政策行为坚决斗争。与日本,严格遵循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彼此奉行积极政策,加强对话沟通,增信释疑,在坚决捍卫核心利益的同时,努力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努力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开展各领域交流,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与印度,发扬文明互鉴传统,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加强战略沟通,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共同做好两国全方位合作规划,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和共同发展,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新高度。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框架积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良性竞争。

周边为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0月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从战略布局上推进周边外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努力使周边国家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可靠战略依托。他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周边区域合作新机制新规则,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着力巩固扩大社会民意基础,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5]。在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尤其是对那些对中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亲自推动创立中拉合作论坛,提升中非和中阿两大论坛合作水平,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实现全球覆盖,切实拓宽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进一步夯实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基础地位。

三、积极引领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力量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先后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9月两次就这个主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他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又准确把握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引领着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创新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习近平同志呼吁,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6]。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强调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以合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方面,强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促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促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治理规则。在应对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方面,强调建设性参与政治解决,扩大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争取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强调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新人权观。在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强调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在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方面,强调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正是在这些新的思想理念引领下,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47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47—248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

[5]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40页。

[6]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