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 第69章

第三节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第三节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有机结合,从古代丝绸之路汲取营养,创造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中国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创建了新平台,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模式。2017年5月、2019年4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几年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从规划方案到具体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已从倡议变为行动,已从绘就“大写意”转为精雕“工笔画”。

一、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1]。为此,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既对新时代中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谋划,又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是“发展起来的”中国从全球视野出发,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它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中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必将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不断拓展改革发展的新空间。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中国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承担与中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中国顺应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支持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将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将同各方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共商”就是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共建”就是共同参与,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确立合作项目并共同加以推进。“共享”就是互利共赢,各方通过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带一路”建设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旨在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推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携手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以亚欧非大陆为重点,同时自然延伸到大洋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重在贯通亚欧大陆,主要包括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即以中欧班列为标志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重在联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通过缅甸皎漂港和实兑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吉布提保障基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沿岸的支点建设,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的联通,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更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二、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2]这里的核心,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阐释“五通”的内涵,提出深化“五通”合作的务实举措。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以“五通”为抓手,广泛凝聚合作共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主要是形成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的合力,促进相关国家相互学习借鉴、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协同联动发展的局面,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基础。有关各国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以发展战略的联系点和相通之处为基础,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这包括同欧盟提出的联通欧亚战略、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菲律宾提出的“大建特建”、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实现对接合作。

第二,加强设施联通。主要是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推进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网络。有关各国协商签署交通便利化协定并加以落实,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主要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不断释放互利合作的活力。有关各国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加强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机制保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将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强海关、税收、审计监管等领域合作,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加快推广“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合作,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更广阔平台。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6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

第四,加强资金融通。主要是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不断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关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以便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国创立的“丝路基金”,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共同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成立的“16+1”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联合体,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主要是不断搭建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友好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有关各国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机制和落实《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积极开展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等建设,广泛开展民生合作,联合开展一系列环保、反腐败等领域培训项目,以及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多种人文合作项目,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此基础上,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还将大力推动相关国家实现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联通,把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等国际和区域发展倡议规划协调对接起来,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形成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架构,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加强双边和第三方市场合作,使合作既有理念引领和行动跟进、也有机制保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新局面。

三、共同打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各国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过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3]中国将按照2014年通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5年对外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对外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聚焦重点、精耕细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使之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第一,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沿线各国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所经地区的安全形势特点,中国将同沿线国家一起着力化解热点,坚持政治解决;着力斡旋调解,坚持公道正义;着力推进反恐,标本兼治,消除贫困落后和社会不公,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和平安宁的环境。

第二,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正是针对沿线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通过重新配置各自优势资源,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抓住产业这个经济之本,推动各国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使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尤其是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抓住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血脉,推动各国共同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特别是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此外,中国将同沿线国家共同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

第三,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为导向,同沿线国家一起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平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并从中受益。同时,中国支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共同打造更多公共产品,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四,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中国在自身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着力同沿线国家共同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同各方一道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大举措;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同时,中国将同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坚持同其他国家一起,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宗教、文明丰富多彩的特点,推动各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推动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使交流更加深入;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持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办好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推动创新文化、体育、卫生领域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务实项目;推动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做好遗产保护,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对外工作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营造了中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伟力。面向未来,新时代的中国将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9页。

[2]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

[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20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