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 第19章

2.人民需要文艺

2.人民需要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能够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启迪。参与艺术欣赏、参加文艺活动是人民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认识到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渴望和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物质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是可有可无的,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性的表现和文明进步的表征,是一种超越生理层面的高级需要。在物质生活以外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本身就是人类生活一种质的飞跃。一旦人类摆脱了蒙昧,精神文化需求就逐渐成为内在需求、普遍需求、时刻相伴的需求。

文艺以精神表达和审美建构为特征,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文艺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给人们带来特殊的、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和满足。《论语》中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文艺的魅力之大。文艺也是人们沟通内心体验、交流生活经验的重要媒介,是精神满足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艺以语言、影像等为载体,借直观、生动、鲜活的审美感受和文艺产品的公共性,可以跨越人际关系的障碍实现传达和交流,让人们交换思想情感,进而汇聚群体意识和文化积淀。此外,文艺也是表达理想愿景、价值诉求、喜怒爱憎的重要形式。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凝集了无数美好的理想,经历了无数喜悦和辛酸,充满了对社会进步和幸福生活的渴望。通过文艺,能够得到审美的、形象的表现和抒发。《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庄子·天下》中说:“诗以道志。”《文选·舞赋》中说:“歌以咏言,舞以尽意。”《诗品·序》中说:“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这些都说明了文艺在满足人们抒情明志、传情达意等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今天,文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我国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显著提高,人们对文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充足的、优质的文艺作品。因此,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把握好人民对文艺的多层次需求。受欣赏方式、接受习惯、收入水平等影响,人们的文艺需求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存在雅俗之别。高雅的文艺作品和喜闻乐见的通俗作品,都各有大量的受众群体,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高雅的文艺作品,由于它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专业性而被人们所青睐。通俗的文艺作品体现出接地气的娱乐性,在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里易被人们所接受。雅俗共赏是衡量一部作品与人们审美契合程度的重要标准,雅俗共存是形成健康文艺生态的基本条件,是人民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合理体现。要科学认识人民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合理性、必然性,正确处理好文艺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推动普及与提高相互促进。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提升人民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强化人民追求真善美的自觉意识。同时,高雅不能“高冷”,高雅艺术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逐渐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创造条件“飞入寻常百姓家”。文艺工作要面向基层,努力把重点放到基层、放到农村、放到经济文化不那么繁荣的地区,关注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考虑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少一些华而不实,少一些高档豪华,不能门槛过高,把大多数群众拒之门外。

把握好人民对文艺的多样性需求。现在,人民群众对文艺的需求已经从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既有吃“大众菜”、“家常菜”的群体,也有吃“私房菜”、“特色菜”的群体;既有被大多数人所普遍需要的内容,又有特殊人群的“冷门”需求。慷慨高歌、温婉小调,不同的艺术气质被不同欣赏趣味的人群喜爱;传统戏曲、民族歌舞、电影电视、网络视频,不同的艺术样态被不同的人群欢迎。品种单一、内容单调,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把握人民的多样性需求,就要了解人民大众对文艺的共性需求,探究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充分满足普遍需求,精准满足特殊需求。既要有反映历史发展、雄浑豪迈的大作品,又要有展露美好情怀、细腻清新的小制作。既要有体现地域、民族特点的曲种剧种,又要有时代气息深厚和时尚色彩强烈的新品种新样式。在创作形式、题材、体裁、风格、手法上百花齐放、各有所长,群众才能各取所好、尽得所需。

把握好人民不断向前发展的新需求。“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刘勰),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和社会前进而日新月异。文艺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随着人民的需求而前进的历史。从勾栏瓦肆听书唱戏,到现代戏剧、电影、电视剧的普及,每个时代的文艺样式、文艺内容的发展都体现了那一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期待,在不同的阶段成为主流形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素养,要求文艺在审美领域、审美标准、审美品格、审美形式上不断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文艺创作要及时感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跟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与变化,深刻认识社会观念、物质条件、文化环境和服务对象的新变化,努力开拓新的艺术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不断在艺术样态、艺术呈现和艺术表达上创新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