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全部分类 > 图书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西方文化
-
出版社:新星
-
ISBN:9787513330756
-
作者:(美)苏珊·雅各比|译者:曹聿非
-
页数:328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95千字
-
非理性、假新闻、伪科学、垃圾思想、后真相时代!
蔓延**的美国文化为何病了?!
《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强烈**!
我们为何愿意相信谎言?娱乐文化为何能大行其道?***当选背后有怎样的大众心理?
苏珊·雅各比著的《反智时代(谎言中的美国文化)》——美国话题性轰动之作,入选Reading 21st Century之列!
娱乐至死的年代,如何才能避免越来越愚蠢?
你可以说《反智时代》在用非理性的方式抨击美国非理性,用反智语气挞伐反智,但你却无法拒*这种当头棒喝。
-
序言 打了兴奋剂的反智主义
**章 我们当下的活法:伙计而已
第二章 我们过去的活法:年轻国度的智识与无知
第三章 美国文化之战初期的社会伪科学
第四章 赤色分子、左翼分子与同路人
第五章 由盛至衰的中流文化
第六章 归咎于六十年代
第七章 遗产:青年文化与名人文化
第八章 新的旧式宗教
第九章 垃圾思想
第十章 娱乐文化
第十一章 公共生活:愚蠢标准的不断降低
结论 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致谢
-
“几乎无人认为自己和思想与文化相对立,”霍
夫施塔特写道,“人们不会在早晨起床之后对镜微笑
,然后说:“啊,**我要折磨一个知识分子,扼杀
一种思想!’”。在我看来,对反智主义的这种描写
似乎太过宽容——不论当时还是现在,尽管无疑极少
有人会把自己视为思想与文化(或是他们自己眼中的
思想与文化)之敌。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对文化的所
作所为要比他们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重要得多。就连那
位总发推手(Tweeter-in-Chief),也从来没人听过
他自豪地宣告“我讨厌文化”或“我讨厌书籍”。相
反,各个经济和社会阶层的美国人都会接受他的说法
——没有时间读书。但相较于任何表态,他在竞选期
间宣布的废除**艺术基金会和**人文基金会的计
划却*能反映出他对文学文化和表演艺术的真实态度
。(就算这两个基金会在技术上依旧存在,预算的大
幅削减将严重影响它们的正常运作。)
除了赤裸裸的审查与威胁,或经费缩减之外,绞
杀思想的办法有的是。暗示对思想、理性、逻辑、实
证和准确语言的热忱是邪恶的,甚至是“非美国”的
,这便是其中一招。2004年总统选举前夕,记者罗恩
.苏斯金德(Ron Suskind)报道过他和**的一位高
级助手之问的可怕对话,后者对苏斯金德说,在**
政府看来,媒体人士属于“以现实为基础的群体”—
—他们“相信解决方案源于对明确现实的审慎研究”
。但是,这位助手强调说:“事实上,这个世界的运
作方式已经变了。我们如今是一个帝国,我们将在行
动中创造出我们自己的现实。在你们研究现实的时候
——你们想审慎就审慎——我们会再次行动,创造出
其他新的现实,你们还可以继续研究……我们是历史
的参与者……而你们,你们所有人,只能研究我们的
行动。”只能做些研究的人和那些历史参与者之间毫
不隐晦的划分不仅体现出了对知识分子的轻蔑,也侮
辱了所有认为公共政策应该由现实证据而非权力与情
绪决定的人。**的那位助手坚持要求在苏斯金德的
文章中保持匿名,而***的顾问凯莉安·康威却毫
不顾忌地果断使用真名为老板的“另类事实”辩护,
这样的对比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康威和**的那
位助手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篡改向大众报道的事实
。区别在于,十二年前,**政府中篡改事实的人耻
于与事实上的政治谎言政策挂钩。知耻未必总是美德
,但——在应该感到羞耻的时候——不知耻却一定是
恶习。
任何时代的反智主义都可以恰当地理解为多种原
因带来的复杂症状,而症状的延续有可能让原本有望
好转的问题变成危及整个政治机体的恶疾。美国反智
主义的回潮在***的胜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点出造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
——有老的,有新的。回首以往,我们不禁会把文化
中充斥的信息娱乐和数字媒体(甚至是社交媒体)视为
始于电视问世之初的必然进程。很多人坚持认为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