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第22章

二、深刻认识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重要意义

担当既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由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奋斗精神。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事关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近代以后,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日益僵化保守,全社会养成一种缄默畏葸、消极苟合、不负责任的政治风气,一次次图强变革半途而废或夭折,整个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黑暗深渊。97年前,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就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不怕牺牲、接力奋斗,以伟大的担当精神,使中华民族政治精神为之一新,为国家在茫茫黑夜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光明道路。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担当奋斗史,担当精神已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政治本色。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顶着教条主义者的重重阻力,号召“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历史关键时刻,再度复出工作的邓小平曾讲过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就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他以巨大的政治担当和理论勇气,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农村插队,与淳朴乡亲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什么累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赢得乡亲们的信任,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池,组织成立铁匠社增加集体收入。7年知青岁月中,他深切了解了什么是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树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担当。97年来,从腥风血雨革命时代的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到意气风发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再到波澜壮阔改革年代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生动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担当,这种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让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保持长期执政地位。69年前,国民党之所以失去人心、丢掉政权,国民党官员、将领普遍逃避责任、不敢担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戈尔巴乔夫在反思苏联的改革失败、共产党垮台时也谈到,在苏联最需要进行全面认真的改革时,苏联共产党却丧失了历史首创精神,感受不到人民的呼声,因此失去了最有利的变革时机,最终导致国家的瓦解。

(二)敢于担当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26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道:“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如今,我们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意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从大的历史视角来看,再过30多年,就是建国一百周年,我们就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难度之大、挑战之大、责任之大前所未有。大梦想需要大担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在这个伟大历史进军中,坚定信念,担当责任,彰显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从中观的历史来看,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只有不到4年了,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冲向终点的阶段。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就在眼前,但是不会自动实现,这“最后一公里”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据我们统计,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责任”一词出现了54次,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国际责任等;“风险”一词出现50次,包括金融风险、抗风险、风险预警等;“困难”出现14次,包括困难地区、就业困难等;“挑战”出现8次,包括贸易体制挑战、利益格局挑战等。由此可见,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任务之重,我们要承担的责任之大。当前,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手中,我们必须跑好自己这一棒,实现我们党立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军令状”,这既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从微观来看,进入“十三五”,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任务多、分量重、压力大。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益严峻,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加大。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冲刺起点上,党员干部上来就要有气势、有精气神,敢破难题、敢为人先,树立与新形势新要求相匹配的担当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释放我国经济巨大韧性和潜力,实现开局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敢于担当是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难度之大、挑战和风险之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比如,我国经济大而不强、臃肿虚胖的“阿喀琉斯之踵”问题突出,在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迈进的阶段各种矛盾容易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扶贫、脱贫还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打赢这些躲不掉、输不起的硬仗,让新发展理念从概念认识变成普遍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要靠党员干部担当行动起来,积极作为、大胆作为。同时要看到,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会冲击现有的利益格局,出现各种阻力和矛盾,还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心态、行为模式的调整。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以敢于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用自我调整、革新的示范引领,把新发展理念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展现出来。

(四)敢于担当是解决当前一些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现实需要。总的来看,中央国家机关大多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认真负责、重要关头敢于担当。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出现了所谓的“森林效应”:上面轰轰烈烈、大力推动,下面无动于衷、悄无声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严肃指出,部分干部为官不为是当前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中也都明确指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这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调查也得到了印证。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显示,47.7%的干部职工认为当前不符合“三严三实”要求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敢担当,不主动作为,消极懈怠”。概括来说,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不能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部署新要求,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对新发展理念跟不上、适应不了、落实不下去,暴露出能力弱项、创新短板。有的干部志大才疏,盲目担当甚至乱担当,导致出现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后悔的现象。二是“不想为”。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有其权不尽其责。工委的调查显示,50.2%的干部职工认为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是“认为‘多干惹事,不干没事’,不作为”,见责任能推就推,对部署能拖就拖,遇到问题就躲,造成工作不落实、出现“中梗阻”。30.8%的干部职工认为是“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思进取”,对事业没有追求、对工作没有激情,消极懈怠,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三是“不敢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调查显示,42.8%的干部职工认为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表现是有的干部“不敢闯,不敢干”,在大胆探索创新上怕担风险,考虑自己多,缺乏干事创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50.4%的干部职工认为是“不能直面矛盾,不敢碰硬,迟迟无法破局”,不能较真,失之于宽、松、软。四是“不会为”。以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意味着非常强的知识性、专业性要求。有的干部只是泛泛了解一些概念和要求,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还摆脱不了对老思路老套路老办法的“路径依赖”。比如,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调查,41.9%的干部职工认为“政府部门‘重审批轻监管’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23.7%的干部职工认为一些干部“仍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工作做了,累也受了,却不对路子,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