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26章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扣时代主题,结合中国实际,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扎根中国、融通中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教育始终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在开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提升了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习语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注重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2]。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妄自菲薄,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母版,也不是照抄照搬国外教育发展的翻版,而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甄别与批判,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目标,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教情的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节选)

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我们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加深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广大留学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中国应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2.立足时代、面向未来

教育改革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现实都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新形势,我国教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9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5周年。5年来,从塞纳河边到尼罗河畔,从乌拉尔山麓到安第斯山脉,他行走全球,架设起沟通中外的桥梁,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图为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向世界描绘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习语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6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

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人未来的发展,必须有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现代化步伐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向未来,教育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同时,要适度超前部署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形成长效机制,始终坚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教育发展要兼顾现实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指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注释:

[1]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7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