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 > 第11章

第八章 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第八章 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迫切需要不竭的创新驱动力,而在创新驱动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是人才。习近平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指明了方向。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这一战略决策,建立在对世界大势尤其是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正确研判,对中国发展关键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把握,以及对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突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世界科技创新形势的科学判断。通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近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相应地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在催生新产业的同时,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在英国掀起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直接带动了纺织、机械、冶金、采煤、造船等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和经济中心。19世纪70年代,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变革基础上,电力技术、内燃机、通信技术、化工技术等先后取得突破,并引发了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相应带动了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船舶工业等制造产业的迅速兴起,美国、德国迅速崛起,又一次改变了世界格局。20世纪40年代,以微观物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爆发。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学科,并引起了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大发展,带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正如习近平在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的:“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

正确把握中国发展关键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说过,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历史的必然抉择。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土地成本迅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诸多约束因素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处于关键转型时期,步入新常态,同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其中加强科技创新尤为重要。

表8—1 2014年专利申请受理、授权和有效专利情况[4]

对当前自主创新发展及其问题的切实把握。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由2000年的全球第38位上升至第19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1912.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2位;国际科学论文产出实现量质齐升,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4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第2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世界第3位。[5]重点领域和关键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对创新资源配置干预严重,尚未很好地建立起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投入仍较低,创新动力不足,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超过2%[6];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缺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整个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尚未形成激励全民族创新发展的环境。习近平就此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7]

积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刻不容缓。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8]习近平的讲话明确了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的历史性时期,应积极筹划,未雨绸缪,把握机会,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破解矛盾、增强发展动力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9]习近平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要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创造激励创新的有利外部环境,充分释放市场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文化,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自觉,推动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知识持续快速积累,实现发展动力由物质要素投入扩张为主,向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管理创新为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以此持续推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足。

人才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实质上反映了对人的智慧和知识、科技力量的重视。人是智慧、知识和科技的载体,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又改变了社会和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10]。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是主要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成了主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研究应用和开发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在创新驱动的诸多要素中是核心要素。

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聚焦点。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它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养、使用和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超过550名全球首席执行官的调查发现,成为驱动未来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驱动型创新”,其后才是经济、贸易、金融和税收体制,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供应商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等因素。“人才驱动创新”的时代特征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世界性的人才短缺却呈现出常态化趋势。面对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世界各国纷纷加速抢夺高端人才,以期抢占经济科技竞争的先机。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预测,2010—2020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人才处于严重紧缺状态,2020—2030年人才处于严重紧缺虽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匮乏阶段。为此,各国都在制订人才战略计划,以期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创新人才主导。人才优势是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条件,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竞争优势,没有人才优势就不会有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习近平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要成就创新的事业,就必须先有一大批创新的人才。

人才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取决于人才的支撑。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1]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根植于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科技人才创造力的提升。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12]按照这一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抓住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改革步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目前,科研人员跨体制、跨部门双向流动机制的缺失,影响了科技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有效配置。未来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3]

要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需要发挥人才潜力的合适土壤,需要从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打造适宜的环境,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允许积累、允许试错、容忍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界面和系统支持,努力培育潜心致研的氛围。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我国目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完善,加之受宏观分配格局和微观激励机制的影响,导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约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物化到科研人员的奖励有限,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正向调节,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据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统计,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相差甚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要大力营造。

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研人员个人的行为具有趋利性,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利益激励来加以引导。按照习近平所指出的,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此,下一步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企业使用股权激励、知识产权共有等方式,激发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二是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探索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实际完成人利用成果创办企业、推动产业化方面的创新模式。应改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三是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横亘在科学家、科技人员与企业家、创业者之间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理顺职务发明人及其所属机构之间的责任、义务及利益分配关系,增强对职务发明人创新活动的激励。四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体现倾斜于科研人员和研发活动的导向,让人才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合理回报,激发微观个体创新的热情。同时,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要更多地把科研经费向人力成本付出倾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权益人的产权激励和权属保护,建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习近平指出,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2014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了393.7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少,国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习近平深刻体会到高层次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对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作用,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5]可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通过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深造;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等等。

人才故事:正定历史上第一本“人才账”

1982年刚到正定县工作的习近平为了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在正定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次知识分子大普查,并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这本账册里记录了三次大普查中收集到的正定县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和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等信息。了解了正定县人才的基本情况之后,习近平根据“人才账”,为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工作,使各类人才“人得其所、才适其用”。1988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让各类人才凝心聚神搞建设,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使正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习近平十分重视和培养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提出特别要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于科学探索、技术发明、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动,激发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他指出要尽最大力气培养和用好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年轻人成长了,企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16]

习近平要求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他提出要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我们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17]

引导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导,是创新创富的重要活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强力驱动。要给企业健康生长的环境和平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让企业家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展宏图。

从美国硅谷成功培育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案例来看,除了强大的风险资本投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之外,创业意识和创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完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应积极培育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注重吸引具有创业精神,活跃于社会创新、管理创新领域的领军人才。

习近平指出,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才创业。[18]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发挥企业家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创业者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习近平也不断鼓励青年人创业,他于2014年5月在北大演讲时提出,要重视青年人的创业,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发挥企业家创新主体作用,要积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


[1]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2]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

[3]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4] 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5年2月26日发布。

[5]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7/t20150708_120616.htm。

[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7/t20150708_120616.htm。

[7]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9]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10]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

[1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2]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13]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14] 《习近平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05/c_11145 37732.htm。

[15]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6] 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9月2日。

[17]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人民日报》2014年1月7日。

[18]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