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共12册) > 第14章

第六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他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在两次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些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阐释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关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个事关”,即,“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于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工作,他提出了“五个事关”,即,“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3]这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又一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政治的上层建筑,一部分是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剥削阶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剥削阶级的上层建筑,决定了剥削阶级的国家政权性质和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力。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持剥削阶级国家政权和经济基础服务的。当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所代替,建筑在它之上的上层建筑也会发生变革,为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但旧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还不能马上退出历史舞台,还要拼命地表现自己,并尽可能地维护旧的社会制度。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旧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还存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出发,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告诫我们,只有从推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历史使命、面临严峻挑战,着眼于国内外纷繁复杂大气候,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事关”和“五个事关”的论断,是经过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一个政党要执政兴国,开拓前进,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夯实共同奋斗的精神根基。而敌对势力要搞垮一个政党、颠覆一个政权、搞乱一个社会,也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占领舆论阵地,思想防线一旦失守,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所以,为了避免执政党人亡政息的历史悲剧重演,不管到了任何时候,不管形势如何变幻,意识形态工作都决不能放松,导向都决不能错,阵地都决不能丢。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事关”和“五个事关”的论断,是基于新形势下我们所面临新考验而总结出来的。随着对外开放全面深入,转型转轨加速进行,新旧矛盾叠加凸显,这些特点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使各种“话语”空前活跃,思想意识争锋的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使信息传播、文化传播手段迅速快捷,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变。在众声喧哗、莫衷一是的舆论场中,健康向上的正面声音依然占据着重要领地,但唱衰抹黑的负面声音的恶劣影响也不容低估。此外,两者之间还存在大片由模糊摇摆声音构成的“中间地带”。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事实和真理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丛生。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任务就显得愈发紧迫。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丝毫不能含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5]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主张,要做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首先就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政治纪律,是绝对不能违反的。”[6]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党和人民的福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三个事关”和“五个事关”的论述中,又以“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最为关键。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建设好了,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核心坚强有力,才能大局稳定,乘风破浪。这就是说,党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决定着民族是否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就是指党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是完全对立、格格不入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7]这里所谓的颠覆性错误,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走回封闭僵化的老路,另一种是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前一种情况我们有着沉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之后,大门已经敞开,再关上是不可能的。而后一种情况,则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前车之鉴。这两种情况都是由缺乏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所造成的,要么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么缺乏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方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唯有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才能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8]中的“服务大局”。当前,思想观念、舆论环境和传播方式等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如何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践行?这些都关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不断凝聚全国人民积极奋进的思想力量,需要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因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频繁、斗争深刻复杂,尤其是外部势力把我国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进行渗透分化。近年来,境外势力利用信息网络、课堂讲坛、独立媒体、地下教会等,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诋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片面渲染、刻意放大我国的各种问题,甚至制造各种谣言,煽动人民的不满情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颜色革命”“和平演变”暗流涌动。“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的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结果,要么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只有挨骂的份儿。意识形态安全涉及国家的政权安全,一刻也不能轻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经济工作这一党的中心工作高度并提。

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工作。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实际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建设。没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最终最好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诸如善于把握大势,运用底线思维,着力质量效益,保持调控定力,深化改革开放等,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只要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将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被淡化、被丢失;一些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基于这种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指意识形态工作——笔者注)。”[9]如果意识形态工作得不到加强和重视,放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否定意识形态工作。相反,没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的动力就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把握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出发,做出的另一个准确而又深刻的论断。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战胜艰辛和困难”[10],等等。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只有两者都搞好、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11]实现中国梦,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包括意识形态工作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这“两个巩固”是统一的、一致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做到“两个巩固”。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必须做到“两个巩固”。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宣传思想工作。

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4]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国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该国家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决不能多元化。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权机构等,都是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及其广大劳动群众是统治阶级,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上述观点出发,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理论,贯穿于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各个方面。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6]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7]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真懂真信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读原著,才能真正全面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切实践行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才能真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固守教条等教训十分深刻,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非下苦功夫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18]面对这样一门非常深刻、全面的学问,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去研究,虚怀若谷,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就夸夸其谈。要掌握其中的灵魂和真谛,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只能是痴心妄想。

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掌握真正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弄懂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9]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坚持巩固并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一是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48字要求。他认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0]这48字要求,既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寄予的厚望,更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准则。

二是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并给新闻舆论工作者确立“四个定位”,即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同时,他还首次将思想舆论领域划分为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

三是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21]一方面,这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唯物辩证法决定的。我国社会中,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是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要求,是展示发展进步全貌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这是由当前我们党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难决定的。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可,没有凝聚强大力量不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做到新闻舆论工作要体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要遵循传播规律推进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具体说来,一要增强工作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掌握主动权;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善于设置议题,特别是要善于提出概念、形成标识,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话题。二要推动融合发展。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做好分析研判;对新媒体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三要把握好时度效。因为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

五是要通过“四个讲清楚”阐释中国特色。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2]

六是要坚持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23]党校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党校要引导学员向党中央看齐,坚持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来进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党校要始终抓牢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一主业主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

七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24]在深刻把握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形势新实践新需要基础上,他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鲜明的特点。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26]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指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思想、总特点、总要求和具体任务。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八是要对错误思潮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利用一切手段、方式,包括新媒体、互联网,组织力量,有力批驳西方“宪政民主” “普世价值” “新闻自由”、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一切错误观点和思潮。对反动的、错误的思想不斗争,它们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让错误思潮之谬充分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告诫全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7]这是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的领导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动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新闻舆论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新闻舆论工作汇报,对重要工作靠前指挥,对重要稿件亲自把关,在重要关头加强对媒体的指导调控”,“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28]唯有强化政治意识,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才能提高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责无旁贷,但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29]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自觉运用舆论工具宣传真理、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30]因此,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不是个别部门的事情了,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必须始终坚持党媒“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31]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强化阵地意识,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就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一方面,要加强前沿阵地建设,“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32],建好管好用好各类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另一方面,要树立现代治理理念,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33]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就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34]他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检验是不是做到了政治家办报的标准:一是看是不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是看是不是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看是不是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四是看是不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长期形成的规矩;五是看是不是具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就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35]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专业队伍。与此同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还要适应时代步伐,不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

强化主动意识,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就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36]只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就要着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37]。这种尴尬局面,说到底就是因为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既要启人入“道”,又要让人悟“道”。因此,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就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从内容来看,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从方式来看,就是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达,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从效果来看,就是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就要主动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华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独特优势。对此,我们既要守护,又要传承,更要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38]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把脉世界经济、传递中国信心,提出了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着力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中国发展新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活力。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保持着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高度关注。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他特别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他在2018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39]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因此,管好网络,过好互联网这一关,是我们党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六个“加快”: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决不让互联网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变量”。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是宣传思想工作“最大的变量”,意识形态工作要有效果,必须重视网上舆论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40]我们党要努力适应“互联网 +”背景下的舆论工作,在网络舆论战场上要有阵地、有声音,不能鸦雀无声。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尽快熟悉网络信息诸如表面化、情绪化、碎片化等特征,要清醒认识到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努力在民众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是质疑和反对意见的舆论空间中,坚守并拓展主流声音的传播空间。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41]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再要求宣传工作者要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目前,我国有7亿网民。但随着发展,每个人都将毫不例外地融入互联网大潮之中。他告诫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42]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要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一方面,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另一方面,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

发挥网络引导舆论的作用,共同构筑“同心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针对互联网功能的变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要”: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最终实现网上网下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破除各种错误主张和认识,坚定网络可管可控的决心和信心。所谓的“互联网不能管”“互联网管不了”等观点都是错误的。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加强网络法律体系建设,做到凡是网络涉及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个人隐私、未成年保护等方面都应有法可依。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要巩固和扩张网络空间的“红色地带”,促进网络空间的“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的转化,进一步挤压网络空间的“黑色地带”。

要正视差距,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互联网格局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指出,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和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竞争高地这一趋势,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要善于抓住关键,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与决心,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打下基础。“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43]习近平总书记准确认识到,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他为此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要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四种“能力”,即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和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从而将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是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我们党的本质上说,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是不存在的,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是不存在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和灵魂。90多年来,我们党在经济建设领域,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及文化产品传播等方面,都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保证了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讲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是坚持党性的核心。无论做理论研究工作,还是做媒体传播工作,无论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是各类文化成果的运用性工作,都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如果在坚持党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明确观点和立场,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就没有做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最起码的资格。

坚持党性原则,一定要做到旗帜鲜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意识形态的各个具体工作分别提出了要求。对于新闻媒体,他要求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决反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要求坚持正面报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对于宣传工作方向,他要求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立场坚定,作风过硬。对于理论研究,他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切实发挥好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对于文化创作方面,他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更多更好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在思想教育方面,他要求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坚决同一切错误思想、错误言论和错误行为开展针锋相对、坚持不懈的斗争。

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思想宣传工作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层次,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批评了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他指出,如果从某一级党组织来理解党性,或者从某一个阶层的具体利益、每一个具体人的个人利益来理解人民性,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这不但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也会带来工作上的失误。比如,有些人借口要保护弱者,就自己充当起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动辄以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一个人的私利,来抵制、破坏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保护个别群众的利益或私有财产,煽动不满情绪,挑动极少数人公然与党和政府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政策、举措相对抗。

针对上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一方面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警惕,要坚持以全体人民整体、长远的根本利益为工作原则,不要被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指导下的利益诉求所左右;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人民利益的科学概念、科学观点,消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貌似代表弱者、代表人民利益的错误观点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45]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始终是我党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关键要解决好如何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46]只有把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落脚在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之上,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才能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教育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政治权威。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7]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48]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纯洁,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就要不断增强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对意识形态工作认同,他要求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49]认同就是认可和赞同,既有基本的了解,又有情感意识上的接纳。因为认同,便有了归属感;因为认同,便有了凝聚力;因为认同,便有了巨大力量。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人民群众的信仰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0]党员干部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流砥柱,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信仰和普遍追求。二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5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自觉和思想自觉。三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人民群众的现实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52]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好。新闻舆论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认同。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53]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就是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经济基础不断发展变化,意识形态工作当然不能停滞不前。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在探索中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实践,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需要,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既要做到眼界宽阔,又要坚持问题导向,还要坚持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正是因为我们党视意识形态工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才使得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页。

[2]《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1—332页。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6]《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36页。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48页。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2—23页。

[10]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112页。

[1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85页。

[12]参见《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活页文选》2016年第41期。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

[15]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

[1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

[1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页。

[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156页。

[2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2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2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2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

[2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

[28]《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9页。

[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6页。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页。

[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页。

[3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

[34]《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5页。

[3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4页。

[3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

[3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3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39]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2018年4月20日,新华网。

[40]《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3页。

[4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4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6页。

[4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4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1页。

[4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页。

[47]参见《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人民日报》2016年1月30日第1版。

[4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

[49]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0页。

[5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

[5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5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4—195页。

[5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