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 第25章

2.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2.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饱经忧患又自强不息,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众多方面中的核心,是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现。如何面对过去,如何看待我们的民族,如何对待我们的国家,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这些问题,文艺创作躲不过、绕不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的是个人与祖国的相互依存关系,是饱含着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最高体现,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所尊崇的忠诚、责任、正义、勇气、奉献等诸多美德,以及以国家、民族、集体为重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汇聚共识、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柱,是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之源,聚集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发图强。今天,爱国主义依然是人民群众最普遍、最基础的情感底色,拥有最广泛的认同基础,寄托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着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

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纵观我国文艺发展史,许多彪炳史册、激励后人的爱国篇章,塑造了众多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英雄形象,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反复吟诵,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无论是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还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杜甫的“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还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论是岳飞的《满江红》,还是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这些闪光的箴言、诗篇、乐章,无不饱含赤子之心、炽热真情,融进了生命中最为强烈的感情,鼓舞一代代人的报国情怀。当年,日寇的铁蹄踏破了祖国的河山,贺绿汀深情地写出了:“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首《游击队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抗日杀敌的战场。他创作的《嘉陵江上》,表达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每当我们重温这些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怀有深切依恋之情、强烈报效之志的文章字句和音乐旋律,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在迸发,都会激励出为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浓烈炽热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贯注到自己的创作中。每一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只有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怀有深情,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热情相拥,他的创作才能充满激情,他的作品才会找寻到力量之源、血脉之根,才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国表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文艺作品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跃进,律动着时代的最强音,体现出新时代的活力与生命力。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冲破封建束缚,勇敢投身革命,为国血洒沙场,保卫民族家园,当然是最浓烈、最炽热的爱国主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就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倾轧和迫害,热情讴歌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热血青年踏着《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太行山上》的节拍,奔赴前线保家卫国,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郭沫若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6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均取材于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的慷慨之举,表现爱国大义,号召中华儿女团结抗争、抵御外侮。杨沫的《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一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典型形象。此外,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上甘岭》,小说《林海雪原》、《保卫延安》,歌剧《江姐》等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同时,也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满腔热情投身祖国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无私奉献,无疑是那个时代爱国主义的主要基调。诗歌《新华颂》、《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电影《创业》、《雷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今天我休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大型交响乐《红旗颂》以及歌曲《歌唱祖国》、《祖国颂》、《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团结就是力量》等一批优秀作品,鼓舞着广大群众意气风发、满腔热忱地投身国家建设。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老英雄孟泰靠捡拾冰层下废墟中的零件修复炼钢炉,打破了日本人“鞍钢只能种高粱”的轻蔑预言;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的好干部焦裕禄,扎根兰考,带领当地人民与自然灾害做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同样浸润着特定时代的爱国主义深情。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歌唱劳动者、歌唱重获新生的喜悦,成为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文艺作品的鲜明主题。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改革发展中开拓探索,中外商战中应付裕如,人生逆境中竞争进取,科技创新中精益求精,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等,都聚焦于和平时期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时代先锋,他们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他们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创造创新,在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刻度上提升了当代中国的水准。他们的事迹就是当代文艺创作中最好的爱国主义题材,代表了我们时代的内涵和特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文艺传统,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续写爱国主义的精彩华章。

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近些年来,文艺创作中爱国主义的主调是鲜明突出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不时在创作领域出现,对中华文明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评和颠覆,出现了歪曲历史、解构经典、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等现象。有的作品用个人主义冲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这些不良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造成价值观的消解、人心的涣散、精神的弱化,难以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集体意志。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纠正不良文艺倾向,抵制文化浊流,反对“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思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同时避免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要大力扶持和加强爱国主义题材的重点文艺创作,不断推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激荡人心的作品,倾诉家国情怀,颂扬爱国英雄,讴歌时代楷模,使爱国主义成为当代文艺的主基调。要正确反映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生动反映各民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海内外儿女心向祖国的心路历程。要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大处着眼、小中见大,着力开掘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锤炼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大书特书时代的风云人物,留下历史记录,使这些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助推器,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