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 第12章

1.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

1.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

文艺活动是多种要素、多重环节构成的社会活动。但它的全部内容,都要围绕作品来进行,它的所有表达、所有价值,都要靠作品来实现。评价一位作家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劳动成果,要看作品;考察一定时期的文艺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还是要看作品。

作品是作家艺术家的立身之本。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本分。像工人要铸出好钢、农民要种出好粮、教师要教好功课一样,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的本分就是以创造性的智慧和个性化的劳动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踏踏实实地出作品,一部一部地出精品,这是作家艺术家的天职。只有通过扎实而艰辛的劳动,将艺术理想和生活体验、情感积累和形象塑造,通过艺术个性,风格化地表现出来,呈现为完整的作品,吸引鉴赏目光、释放艺术魅力,完成从创作到产生社会影响的全过程,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才能被大众认可。只有创作出社会承认、世人称道、后代流传的优秀作品,作家艺术家才能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才能被历史铭记。一部中国文艺发展史充分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他们的名字之所以被人们传颂、为后世敬仰,就是由于创作出了流芳千古的优秀作品。

没有作品,难以立身;没有佳作,无以成“家”。作家艺术家要赢得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靠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们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唯有作品自身,才是文艺家的立身之本与责任所在;唯有创作优秀作品,才是繁荣文艺的正途。作家艺术家必须把创作作为中心任务,心怀职业的神圣感、劳动的光荣感,视作品为生命,竭力为社会奉献质量上乘的好作品,用优秀作品来擦亮自己的名字。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时代成就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彪炳时代辉煌。文艺的发展如同大河奔流,既有波峰,也有波谷。那些为世人公认的文艺高峰期,最醒目的现象、最根本的标志,是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喷涌而出、蔚为大观。谈论一个时代文艺的繁荣和成就,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家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评价一个时代文艺的历史贡献和发展水平,也要依据那个时代的作品,经由作品去发现、比较、评说。

古往今来,每个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都留下大量经典的作品。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戏剧为代表的文学,成就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薄伽丘的《十日谈》、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一大批作品,印证了“巨人的时代”的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无数的灿烂篇章点亮了历史的天空,成为每个时代最耀眼的标志。《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展示了唐诗的浩然气象;“四大名著”奠定了明清小说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文艺高潮,展现了20世纪中国风云激荡、天翻地覆、屹立东方的时代风采。今天,我们处在文艺发展的最好时期,作家艺术家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创作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成就新的文艺辉煌,铸就新的文化高峰。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作品是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创造。但从创作开始,作家艺术家就在努力发扬本民族的创造智慧和创造资源。一旦形成作品,就成为民族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文艺作品的审美质量、创新高度,优秀作品产生的频率和规模以及在社会上、世界上的影响力,充分反映国家、民族文化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民族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创造能力的范本,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精神世界,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在表现形式上,凝炼了民族审美心理和艺术气质中的创造性因子,反映了一个时代思想发展的水平、美学精神的变革、艺术语言的演进、体裁手法的创新。在表现内容上,浓缩着民族的历史社会认知和精神想象力的最新成果。在深层内涵上,体现着民族精神感悟、价值追求的不断超越。阅读欣赏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体会它思想和审美境界的开拓、艺术理念和艺术手法上的突破,包括新的媒介和艺术语言的运用,就是在感受这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创造水平。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有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主要看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文艺创新、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当人们对作品发出由衷的赞美时,总是伴随着对那个国家、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敬意。

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水平,也体现在名家大师群峰并起,不断为后世文艺创作提供典范样本;体现在经典名作交相辉映、各领风骚的生动格局上。这些作品或树立标杆、建立法度,或引领风潮、开宗立派,或独辟蹊径、自成绝响,使得艺术园地花繁叶茂、争奇斗艳。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哀诗》等作品,奠定了“建安风骨”的美学风格。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分别成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典型代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以深广的视野,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夜莺颂》,用充沛的激情,演绎了浪漫主义的精彩。

各种艺术门类的兴盛、艺术流派的崛起、艺术风格的更迭,也离不开有代表性的作品。拿中国的传统戏曲来说,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优秀剧作在各个剧种的创新发展中都起着基础性作用。艺术大师梅兰芳将我国京剧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演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宇宙锋》等一大批经典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开创了旦角也可以成为舞台第一主角的时代,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家》等上千个传统京剧剧目,流派纷呈、芳华尽显,造就了京剧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一部《十五贯》,使昆曲这一濒临湮没的剧种重获生机,竟至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评剧《刘巧儿》、《花为媒》的经典唱段能让人们随口哼唱。一出《天仙配》,使黄梅戏成为家喻户晓的曲调。一出越剧《红楼梦》,使越剧从江浙沪走向全国。《花木兰》、《朝阳沟》唱响大江南北,使豫剧大放光彩。今天,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民族文化创造力和创造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还需要靠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来彰显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实力和文化魅力。

传播中华文化关键是要拿出好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文艺作品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文艺作品重在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在于贴近人心,能够打破文化障碍,跨越语言和国界。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有利于建立直观感受,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哪个国家的民众,都容易被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所感染。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也更容易激发其他国家民众的兴趣。

文艺作品是让外国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良好载体。优秀文艺作品往往是民族的心灵史,蕴藏着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审美追求,是民族文化的眼睛和窗口,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这些光靠新闻发布、官方介绍是不够的,靠外国民众来中国亲自了解、亲身感受也是很有限的。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是人们喜爱的文化传播媒介,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文艺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化情节和细微心理活动,能够帮助外国读者观众在更加丰富深刻的层面上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体验中国民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感受,了解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样态,增进情感、产生共鸣。

通过文艺来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关键是要拿出更多让世界各国民众喜欢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展现好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各国人民在我们的作品中看到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文明进步的中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