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53章

“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故事原委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李四光说过:‘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故事延展

李四光,湖北黄冈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元勋。

为国家需要 学业“三级跳”

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其实他在15岁时便被选派前往日本留学,学的是船用机械。甲午海战之耻,李四光立志要造出坚船利炮来保卫国家。留日期间,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中山希望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为中国强盛而努力,是李四光回国后的坚定选择。辛亥革命爆发后,李四光就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发现自己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连造船用的钢铁、炼钢铁的铁矿都没有。所以,他后来留学英国,选了一个采矿专业好的学校。学成归国又发现中国没有地质学,压根采不出矿来,他不得不回到原始起点,做地质学研究。有了科学指导才能找到矿,有了资源才能发展实业。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学地质,李四光这“三级跳”只为“国家需要”!学成回国后,他常走在山川野外,用所学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为国家寻找紧缺的矿产资源。

归国思报效 摘掉“贫油”帽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四光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而此时,他正在英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民党政府为了争夺人才,已派人找到他,并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职务。面对国家召唤,李四光当机立断,坚定地朝新中国的方向走来。为了避人耳目,他孤身一人离开英国,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十分危险的运货狭道。1950年,李四光回到新中国,开始奋战在地质、石油勘探等国家建设事业的第一线。那时,中国急需石油,但探明储量却非常少,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大肆散布“中国贫油论”,并对中国进行石油封锁。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认为根据中国的地质构造,天然石油资源的储量应该十分丰富。在他的建议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工作,1959年,终于在大庆勘探出丰富的石油储量,此一消息震惊世界,为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另外,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找铀队伍”发现一系列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中国强盛,不断追求“新发现”,不断找到“新发现”,这就是科学家李四光的人生写照。

故事启迪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李四光的话,就是要极大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民族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解决国家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奋力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