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 第36章

案例正文

精准施策 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的实践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的实践

【引言】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受到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双重影响,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生产能力不足,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同时,疫情给各行各业的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大中小企业压力倍增,复工复产面临种种困难挑战。如何打好复工复产稳增长这场硬仗,是摆在工信系统面前的挑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重点行业,抓产能释放;聚焦龙头企业,抓产业链协同;聚焦中小企业,抓纾困解难;聚焦重点地区,抓基本面稳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形势日趋向好。截至5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全国中小企业的开工率达到91.1%。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制度优势的根本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上下一心、协同联动、全力出战,我国复工复产工作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全产业链复工复产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项项“史上最严”防控措施的出台,在最短时间内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要遏制疫情传播,采取隔离、封控的非常手段是必要之举。但经济社会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在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转变的情况下,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很大的挑战与考验。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盲目放松防控,导致疫情复燃。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聚焦重点行业,抓产能释放,以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公用事业、春耕化肥保供、外资外贸、高技术产业等行业为重点,提高复工复产整体效益和水平。聚焦龙头企业,抓产业链协同,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以此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聚焦中小企业,抓纾困解难,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聚焦重点地区,抓基本面稳定,抓好工业大省复工复产的同时,重点解决供应链不畅等实际问题。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7个工业大省派出37名复工复产联络员,帮助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中小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截至5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1.1%,全国复工复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疏通断点堵点,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当时的情形下,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依旧紧张,复工复产面临诸多困难,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工人返工难。疫情发生以来,各省份普遍对流动人口和外出打工返乡人员采取隔离观察等限制性措施,导致异地员工返程返岗困难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严重的招工难问题。

物流运输难。部分地区对交通进行了严格管控,重点保障医疗物资和有关人员运输,企业复工后可能面临原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的困难,影响复工进程。

供应链运转不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复工时间参差不齐,导致企业供应链运转受阻,影响正常生产。

企业资金链紧张。企业不能复工没有营收,但仍需支付工资、房租、利息等固定支出,部分企业出现现金流困难。

防疫物资短缺。当时口罩、消杀用品等基本防疫物资供应仍处于紧平衡。企业既想尽快复工减少损失,又担心疫情蔓延,面临两难选择。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困难,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思路,制定五方面措施,全方位疏通产业链堵点痛点,扎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一是以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公用事业、春耕备耕、外资外贸、高技术产业等领域为重点,分批梳理形成了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名单,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二是着力畅通物流供应链,疏通物流运输堵点,缓解人员流动、原材料及产品运输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推动出台财税、金融、创新、社保、就业等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四是按照“省负总责”要求,推动省级联防联控机制以县域为单位,分低、中、高风险三个等级,摸清情况,精准施策;五是着力增强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汽车、船舶、机床、医疗装备、医药、电子等重点产业链的固链强链,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最大的挑战在于疫情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市第7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有搞好防控才能复工复产,否则复工复产没几天又出现问题,那么复工复产就没有意义。”

做到高效率的精准防控,需要治理智慧和科技力量的支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协调下,电信企业以及科技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紧急建立了疫情大数据的分析模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间节点来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流动情况。电信企业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本人到访地短信的查询服务,经用户授权可以查询近15日和30日内到访省市的信息。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及时跟进,开发了一些小程序,推出疫情防控的健康码。这些服务都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行证”。

浙江杭州余杭区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大,如何降低人员接触和纸质重复登记,是当地亟须解决的问题。2月4日,余杭区提出建设一套数字化方案,作为疫情时期的数字化健康证明。于是,支付宝、钉钉、阿里云等团队与当地一起开发健康码。“那段时间大家每天睡两三个小时,产品上线前半小时一迭代,上线后半天一迭代。”余杭区负责健康码项目的工作人员说。

2月7日晚,余杭区上线了全国首张健康码——“余杭绿码”,居民凭着手机里的健康码出行、复工。2月11日,杭州健康码在支付宝率先上线,首创红、黄、绿三色动态健康码模式。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阿里云加速研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2月16日,当一些地区还在担心复工带来的“三返”人员流动问题时,浙江已经开始使用健康码着手复工复产。当晚,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从始发站贵阳北抵达杭州东,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顺利返杭。2月19日,杭州西湖景区也率先开放。

接下来的短短两周内,健康码就从杭州一城推广到了全国200城,并逐步推动互通互认。健康码成为各地数字化防疫的标配,极大地助力了疫情防控和有序复产复工。

复工复产千头万绪,只有把准龙头,提纲挈领,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让整条产业链动起来。大企业供应链长,大企业的生产复工对中小企业带动性很强,推动大企业及其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对做好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十分重要。从行业分析看,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电子、汽车等对供应链依赖比较强的行业,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浙江省杭州市为来杭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贵州、四川等部分省市申请开行外地务工人员“一站式”抵达专列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聚焦医疗装备,针对农资的化肥、农膜、农机装备,生活必需品,汽车、电子、船舶、电力装备等产业,根据大企业的相关诉求,梳理了相关企业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名单,逐个企业一对一采取措施,协助解决好物资保障和已出台的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落地问题。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每个企业都有几百家一级供应商和上千家的二、三级供应商,要做好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着眼点不能只是一个厂,而必须是整个产业链。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把15家重点整车企业和52家关键零部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建立健全包含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等部门以及26个地方工信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汽车制造业基地,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和主要生产力都在湖北省内,东风汽车有接近200万台的整车产能,还有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东风汽车的复工复产关系到上下游上千家企业的运转。

“整个复工复产过程,就是背水一战。”东风乘用车制造管理部生产计划室负责人说。

当时,东风复工复产面临员工返岗难、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难两大阻碍。一方面,湖北部分地区仍实施较严格的人流管控,而武汉仍处于“封城”状态,员工返岗均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供应链配套企业复工难的影响还在持续,部分零部件企业在3月20日之前仍然无法复产,甚至有企业取消计划生产订单,即将停产。

对东风乘用车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复工政策,在安全有序、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分步组织人员返汉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不仅需要详细了解搜集不同地区的防疫现况政策,还要对大量的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理,才能有序组织员工返岗。

“根据疫情防控等级,省内各区域的相关手续大方向一致,但是办理细节过程不一样。所有的人、车、站点、路线都需要一一对应,而且随着疫情变化,这些细节也在不断地变动,必须持续跟进应对。”该负责人说。

为打通重要物资和人员返岗运送“两条线”,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专班与湖北省经信厅协商,指导企业办理紧急物资运输许可,并与交通运输部联系,帮助企业办理运输通行证。针对武汉地区增压器、液压系统、空调等零部件企业员工返岗率低、产能难以满足整车企业需要问题,工作专班与武汉市经信局、东湖开发区指挥部协调,帮助企业前往全国50余个市县接运返岗人员,迅速提升产能,解了整车企业断供之危。

25岁的冯鹏是东风乘用车公司总装车间的一名流水线工人。3月18日,他与工友一同从宜昌自驾返汉。他们带着厂里开的开工证明和手机上的健康码,一路畅通无阻。“那个时候湖北还没有全面解封,武汉高铁站的到达通道也没有全面放开。工友们乘坐动车和高铁的话,可以在武汉的前一站或后一站下车,厂里也会安排车子接站,很贴心。”他说。截至4月初,东风汽车工厂人员返汉率已达100%。

一些整车企业提出部分零部件供应不上导致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专班组织湖北的工信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启动库存紧急保供。工作专班协商有关省份的供应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把它作为优先的复工复产企业来推动。为解决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资金紧张的问题,工作专班组织梳理了11个省份、260余家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及时推荐给央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帮助解决企业的资金供给困难。

“东风乘用车工厂员工有1320人,省内上下游供应商也有172家,分批分阶段启动需要大几千人。乘用车复产需要一个可持续的体系支撑,所以整个链条都要通畅。我们的工作甚至都做到我们供应商下边的三级供应商了。”东风厂负责人说。截至3月底,供应商计划返岗18787人、实际到岗18787人,返岗率100%;一级供应商148家,二级供应商123家,亦实现100%复工。东风汽车单日产量约280台,生产线已全部复工复产,产能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针对车企产品检测周期大幅增加、无法按期取得检验检测报告申请公告的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开辟公告管理绿色通道,推出允许企业使用研发验证测试结果替代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可容缺受理、先办后补,缩短办理周期,延长企业审查整改期限等四项便企利企举措。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补贴技术性审核工作,缓解车企资金压力。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3月底,全国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总体达产率已经与2019年同期水平相当。

为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发了国内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该平台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加大重点行业断点、堵点需求信息的采集发布,帮助企业应对国际供应链中断风险;二是开发在线展会功能和电子订货功能,推动央地、政企、产业协同发力,帮助企业加强宣传推广,缓解订单不足问题。截至7月底,已有2104家企业入驻平台,收集问卷345份,形成有效需求信息214条,解决209条,占比97.7%。

针对不同产业链的断点、堵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下,联合15个部门组建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摸排了多条产业链上131家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协调推进上下游约60万家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各地工信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如江西省分产业、分区域、分专题组织开展产业链专项对接活动20余场,及时协调解决省外需求产业链复工复产企业64户、省外供应商65户和省内供应商26户企业的复工复产;福建省三明市搭建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产业链协作配套平台,线上匹配生产设备、工厂、仓储物流或原材料的供需信息。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别提升15.5个和38个百分点,比3月1日提高3.6个和22个百分点。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工业大省已基本全部开工。另据相关行业协会调查,机械行业开工率达到93%,已开工企业员工返岗率达到84%;轻工、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开工率分别达到90.6%和97.1%,复岗率达到91.2%和93.1%。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复产升级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数达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稳,就业才能稳,经济才能稳,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一环。

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深,面临的困难也更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和办公条件、人员、资金都较脆弱,是复工复产的难点和重点。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开工延后、成本增加、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和供应链的双重压力。企业规模越小,复工率越低。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0万户使用云平台中小企业监测显示,截至2月25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只有30%左右。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大力配合,通力合作,陆续出台了多项帮扶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将全力保障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六个方面的扶持,包括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的20条具体举措。

5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指导服务,推动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到位。2020年2月至6月,免征湖北省所有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约260亿元,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的政策将继续延长,执行到2020年底。

叶庆是湖北襄阳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疫情发生以来,带领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并想方设法购进口罩生产设备、转产口罩,努力让企业“活下来”。“虽然疫情对我们影响较大,但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电费下降5%、获得信贷3000万元等,我们自身也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复工复产,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叶庆表示,今后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像这家纺织企业一样,大量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交通物流、供应链环节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帮助。

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让各项惠企政策更易于知晓,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联合中国政府网在国务院手机客户端设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策指引》,上线“中小企业规模类型自测”小程序,让广大中小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查询知晓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红利。自2月1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开设了“企业微课”线上培训,为中小企业免费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截至11月17日,“企业微课”线上培训平台已上传课程71门,总访问量超过4100万人次。

好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最终还需要走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把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里。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从强化疫情防控、降低企业成本、加大融资支持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惠企16条”的落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工信部门的周到服务。

深圳华创兆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烽讲了一个故事:由于疫情导致全球海外旅游市场萎缩,他们原本出口国外的sim卡订单锐减。看到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公司决定转产适合5G应用场景的e-sim卡,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然而,购置一条新的生产线就需要100多万元,公司顿时感觉到了资金压力。

转机很快到来。街道办干部带着区工信局等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企业走访,了解到华创兆业在融资方面的需求。此后,龙岗区工信局第一时间与公司进行沟通对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帮助企业对接了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的工作人员很暖心,‘一对一’上门定制融资解决方案,最终帮公司办理了1700万元的贷款,年利率仅需3.85%。”该负责人说。“坐在家里”就办成了有史以来利息最低的这么一大笔贷款,公司转产e-sim卡和加强研发空中码号管理系统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了。

2020年3月1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园,达瓦大数据先进影像中心的员工在办公

(新华社发 黄伟/摄)

中小企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量大面广,需求多样,为优化服务,工信系统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出的复工复产联络员协助当地工信厅开展工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为发挥志愿者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结合实际,逐步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为中小企业无偿提供政策、法律等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疫情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让生产作业“免接触”、生产要素远程调度以及生产服务快速上云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疫情期间,人们熟悉的远程医疗、远程签约、线上办公很多通过5G等新技术平台开展。面对新的挑战,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已势在必行。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目标是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

“企业只有抓住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方能提升自身抗击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与水平。”浪潮集团负责人说。浪潮集团在推进自身复产复工的同时,还推出多项举措助力各行各业抗击疫情,快速高效复工。1月30日,浪潮宣布免费开放远程视频通信服务、HCM Cloud、“云+”等远程协同办公服务,随后又快速推出“云+”战“疫”版,助力企业安全快速复工。在疫情冲击下,大量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融资难问题。针对这一需求,浪潮技术团队推出数字金融产品“一贷通”,以“101”模式(即1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到账)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受到疫情冲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承担着巨大压力,其中,一些企业展现的韧性引人瞩目。同样是面对疫情,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而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中小企业在防疫期间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截至2月底,全国2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工率已达53.6%,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第一批248家“小巨人”企业3月底复工率率先达100%。这充分说明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增强广大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实现转型发展的制胜一招。

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四个一”举措。一是抓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主线,持续加大培育力度,推动形成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梯度格局。二是培育一大批企业主体,推动各地培育近3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大“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从而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三是打造一个企业动态库,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建立“小巨人”企业动态库,为企业入库培育、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奠定基础。四是强化一系列的服务支撑,如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提供融资专项服务,在每年一届的中博会期间专设展区,实施信息化和知识产权两个推进工程,从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研讨题】

1.政府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跨部门协同合作的经验有哪些?抗击疫情展现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哪些政治优势?

2.政府在复工复产工作中政策先行的实践经验有哪些?政策组合如何影响产业发展?

3.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复工复产?如何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