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第27章

二十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

二十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

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10月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中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之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各方都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所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就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述。

(一)“一带一路”是和平的倡议、繁荣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创新的倡议、文明的倡议

picture
2015年6月18—1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2015”在浙江义乌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嘉宾出席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城市合作提供建议。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内涵丰富,远远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作,而是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着力化解热点,坚持政治解决;要着力斡旋调解,坚持公道正义;要着力推进反恐,标本兼治,消除贫困落后和社会不公。

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产业是经济之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要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满足八项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这“六大关系”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

必须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开创性的跨区域大合作规划,一方面应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各国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系统。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国内产业升级带动对外产能合作,打造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决条件的跨区域生产网络和共同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国内市场,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规则的协调,各国的生产要素与市场能够深度对接和融合,凝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

必须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让不同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彼此间寻求更多智慧、汲取更多营养。

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其内在发展逻辑要求减少和消除资本、人员、商品、服务等各种要素跨地区、跨国家进行流动的障碍,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更要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和安全体系的建设,维护好国家在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要加强同沿线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必须处理好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要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古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将在现代经济技术与社会条件下焕发新的活力,沿线古老文明亦将因其在当代的伟大交汇而迎来群体性复兴的浪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有望随着“一带一路”实践的不断展开,获得持久的世界性影响力,成为人类精神殿堂的宝贵财富。为此,应当讲好“一带一路”这个有关友谊、奋斗、协作并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使之成为联系和振奋沿线民心的重要纽带。

picture
2017年3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与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签约,成为该校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学习实践基地。

必须处理好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八项要求。一是要切实推进思想统一,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二是要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周密组织,精准发力,进一步研究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创新运用方式,完善配套服务,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三是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四是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五是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六是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七是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八是要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有关部署和举措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执行单位和企业。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贡献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模式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中国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贡献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区域合作新篇章。“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沿线国家大多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把各自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深化和拓展能源、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领域合作。中国欢迎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双方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建设“一带一路”还将促进沿线国家各界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互信,拉紧友谊纽带,为各国各方携手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沿线国家和平发展、区域和谐稳定。

“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挑战频发,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具体实践,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各国利益汇合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不是对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的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事业,是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