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44章

无愧于民族与时代

无愧于民族与时代

作家◎杨少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作为一名小说作者,学习这段论述,感触良多。我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能够成为文艺工作者引以自豪的“立身之本”?那应当就是讲话里所说的“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向着这样一个目标迈进,需要对民族与时代发展具有清晰、准确的认知,能够感觉民族血脉的搏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创作挑战,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创造空间。

前些时候,我参加人民文学与福建省文学院联合组织的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采风活动。福建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正在为建设新“海丝”而努力。我们的采风活动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既探问历史,也感受当下,参与活动的作家朋友们都称收获颇丰。参访中屡屡接触一个名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福船”,以字面理解就是福建制造的船只。福船是一种尖底帆船,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宋元年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福船是航行于这条著名商路上的主力船只,时称“海舟以福建为上”。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以福船为主。福船无论作为商船或者战舰,在当年都是第一流的,其水密隔舱技术为世界之先。福船船首两侧画有眼睛,当年的海上风浪和彼岸风光曾被它尽收眼底,它可从一个角度印证中国与海洋的密切关联,以及中国所创造的海洋文明景观,也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份历史依据。福船让我极其真切地感觉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辉煌、近代的屈辱以及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也给了我们创作激情、表现方向与无尽素材。

我想,如果能够用作品贴近这一历史进程,像当年福船的两个眼睛一样,留下民族和时代前进的一段记录,无疑大有意义。如果能写好它,那就可称无愧,可成自己的立身之本,很值得为之努力。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