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第46章

一、认清历史方位,审视教育使命

一、认清历史方位,审视教育使命

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在历史方位中重新审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侧重有所不同,对教育使命的表述也随之有所变化,但根本上说来,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致的,即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与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密切联系。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历史方位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站起来”是一个政治象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富起来”是一种实然描述。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从经济上翻了身。“强起来”是一个过程概念,与伟大复兴、伟大旗帜、道路、制度、文化、现代化、智慧和方案等话语相关。“强起来”需要强大的政治保证,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后盾和基础,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引领。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化强盛。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宣告:“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展现出新的、强大的文化形象。

文化强盛既表现在凝聚民族思想精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内部力量上,也表现在吸收世界先进思想并且影响世界思想走向和文化潮流的外部力量上。文化强盛最为根本和最为核心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呼应,从思维框架、话语表达到日常行动,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

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下,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创新动能中的作用。一方面防止极端化的教育产业论倾向,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倡将教育与升级版的生产劳动相结合,与解放创造力、提高生产力相结合,为激发经济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基础作贡献。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国际地位提升、中国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条件,我们必须跳出狭义教育的框架,塑造广义的教育观。除了继续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还要发挥媒体、影视、场馆等各类社会活动场所的教育影响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文化创造。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