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 第10章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浙江省委召开了十一届七次全会,结合浙江实际,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的具体要求,并积极付诸实践,力争取得实效。

一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继续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牢掌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认真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完善浙江经验,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着力回答和解决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全面推进经济强省建设,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根本指南,提出并深入实施“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八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调整结构、苦练内功、增强素质,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正确处理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按照“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努力把浙江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全方位开放新优势。

三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领。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水平,努力建设办事有法可依、公民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完善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

四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文化是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我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在城乡基层深入推进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和整治文化市场、整治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努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和体育强省,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五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面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建立完善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机制、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机制、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建设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和谐社会。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点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十个领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并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推进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对各类社团和新经济组织的管理,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做好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推广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建立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形成集打击、防范、控制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认真开展平安市县创建活动,不断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体制基础,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及各项具体制度,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党的地方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使党员能够对党组织包括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的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地方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委对同级各种组织、下级党组织以及各个领域和各项事业的有效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

七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业的本领。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按照“走在前列”、“群众满意”、“确有实效”的要求,扎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八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本领。悉心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两个务必”和“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自觉做到亲民爱民、为民谋利,切实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探索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摘自2005年1月31日在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各部门要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目标,继续按照省委提出的“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要求,切实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

要在深入学习、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深入学习的模范,坚决克服“学过了”、“差不多”的思想倾向,防止厌倦和松懈情绪。学习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深入研究如何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改革是第一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形成一系列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在面上覆盖、拓展广度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真正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支柱。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要同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对广大青年学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抓手;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要结合现代化建设实践,围绕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来开展。在农村,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抓手,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企业,要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重点,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活动,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区,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抓手,建设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主导作用,紧扣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中心,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要大力弘扬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理论工作者要紧密围绕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以及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确定一批重点课题,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通过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成果、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努力作出回答。在教育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地进行宣传,做好解疑释惑,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摘自2004年1月6日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要系统全面。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前最重要而紧迫的学习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领会精神实质,力求融会贯通。

学习贵在坚持。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采取持之以恒的态度,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班子其他成员的优点、长处学习,不断增长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开拓新境界。勤学更应善思。要通过深入思考,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把学习的内容同时代特征、国内外形势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学习重在应用。学以致用,既是一种良好的学风,更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在。领导干部学习搞得如何,不仅要看学习得怎样,更要看能不能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并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正确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取得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摘自2003年1月25日在杭州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看,领导干部抓理论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摘自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学懂弄通只是学习的开始,一方面,学了就要消化吸收,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学习理论不能孤立地学,而要把所获取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思考,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摘自2006年3月21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动员讲话]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迅速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按照中央要求,抓住换届契机,开展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认真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认真回答和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把握新的形势,着眼新的实际,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讲科学、鼓实劲、求实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想,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摘自2003年6月13日在东阳磐安永康武义四县(市)调研时的讲话]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的矛盾困难,一些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对当前的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有害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有困难,解决矛盾和困难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气概,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矛盾和困难,在战术上重视矛盾和困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领导干部的真本领、硬功夫。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干什么?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不是仅仅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如果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摘自2004年6月16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学习研究党执政的宝贵经验

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执政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55年的光辉历程。这55年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在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执政经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认真总结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部署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特别是亲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党的执政历史、执政成就和执政经验,具有更为真切的感受。回顾我们党的执政历程,结合个人一段时间来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我们党在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尊重和运用执政规律方面,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科学理论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析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正确处理、妥善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和自然界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及时调整内外政策和策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致力于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为民谋利作为取得执政资格的最基本条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和各种利益集团、特殊社会群体的关系,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坚决反对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努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通过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正确领导,扎实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巩固执政地位、保证执政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牢牢控制专政工具,充分发挥国家机器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牢牢掌握舆论工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控制,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有效防范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浸染。

——我们党50余年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结合点。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同时又通过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摘自2004年8月23日在甬温绍舟台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党章》明确要求:“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各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这一重要原则。

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各级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人大的职权范围和工作方式,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任务和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同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保证各方既独立负责、各司其职,又步调一致、运转有效地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都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总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人大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实行监督,目的是为了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把政府工作和审判、检察工作做得更好,保证各级国家机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在同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摘自2004年5月11日在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

从一段时间的实践看,如何更好地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省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我认为,主要应研究和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在这一领导体制中,省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里,省委的主要职责,就是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实现省委对同级各种组织的领导,对各个工作领域的领导,保证省委决议贯彻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领导体制要由工作机制来保证。省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形成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明确哪些是省委牵头抓的工作,哪些是省委推动的工作,哪些是省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既更好地发挥省委领导集体的核心作用,又使班子成员都能够各负其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三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各项工作制度。比如,完善议事决策的制度,规范决策程序的制度,建立健全提高省委议事和决策水平的有关制度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摘自2003年12月5日在省委常委务虚会上的讲话]

要把人大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的总体布局,积极支持人大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每届党委至少应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对一个时期的人大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坚持每年听取人大工作专题汇报,全面了解人大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现在我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多数由市县党委书记担任。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党委书记,要遵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拿出足够的精力做人大工作”,“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法律规定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履行好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责,在立法和监督中把握好方向,发挥好人大的作用。”要健全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党委重要会议的制度。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党委书记兼任的,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应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这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了解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好地贯彻党委意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委、政府召开涉及全局工作的会议或组织重要的活动,应安排同级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参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应视情安排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对这项工作已形成制度的,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原来不够明确的,要进一步规范。

要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作用。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在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按照职责权限做好干部管理工作,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和报告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评议等重要监督活动,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部署开展换届选举工作等,常委会党组都要事先向同级党委报告,按照党委的指示和要求开展工作。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及时传达同级党委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注意听取党员代表和党员委员的意见,及时把握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动态,主动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人大各项工作中切实保证党委意图的贯彻落实。

[摘自2004年5月11日在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不仅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摘自2005年9月8日在全省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特别是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一定要妥善处理党政关系,党政关系处理得好,合力就强,不仅能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局面,而且能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政府的行政效能。

[摘自2004年12月20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统战政协工作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上,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

1.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全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各级党委要按照这些要求,把政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各市、县(区)党委要坚持每届至少召开一次政协工作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委坚持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指导和支持政协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开展活动。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政协工作汇报,研究重要问题,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都要明确一名同志联系政协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关心和过问政协工作,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作用。政协党组作为同级党委的派出机构,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认真领会和贯彻党委的决策意图,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工作,主动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切实履行党委赋予的职责;党委要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事关政协的重大问题,事先要注意征求政协党组的意见。要重视发挥政协党组在协商推荐和调整政协委员人选方面的作用。要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按规定保持党内外名额比例,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使政协领导班子成为政协组织内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不断增强遵守《政协章程》的自觉性,坚持政治协商制度,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重视政协参政议政。《政协章程》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的行为规范,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同时也是人民政协的一个参加单位,负有带领各方面共同执行好《政协章程》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从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领会《政协章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遵守《政协章程》的自觉性,积极支持政协依据《政协章程》履行职能。要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增强协商的计划性,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支持广大政协委员运用多种形式,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为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要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作用,主动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支持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重视对政协参政议政成果的研究、吸收和转化工作,认真抓好意见建议的落实与反馈,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3.大力加强对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研究和宣传,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研究和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不但需要各级党委、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从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同志,包括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知之不多,缺乏了解。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大力加强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协组织、政协工作的研究和宣传。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坚持解放思想,推动理论创新,力求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纳入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单位要按照“有声势、有深度、有影响”的要求,大力宣传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宣传人民政协的重要会议、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宣传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果,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树立人民政协的良好形象,促进全省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4.积极创造条件,为充分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提供有效保障。人民政协是我们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决策机关和行政机关。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这是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的基本前提条件。要重视加强政协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使之更好地发挥政协工作的基础作用。要重视加强政协机关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合理确定机构设置,坚持把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政协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切实保证政协的经常性经费和其他必要的活动经费,逐步改善政协工作条件。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政协委员政治和生活等待遇的有关规定,积极为本单位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提供支持。

[摘自2004年9月2日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工青妇工作的根本保证。根据当前我省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省委将作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省委提出这些意见,主要着眼于在加强领导上做文章,在支持工作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求实效,努力推进我省工青妇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领导,主要是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上加强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工青妇工作的指示,就工青妇工作的重大原则问题作出决定,支持工青妇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荐、协商工青妇组织的领导人选;主要途径是通过工青妇内的党组织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主张、要求经过工青妇各自的民主程序,变成自己的决议和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自觉行动。支持工作,主要是支持工青妇组织围绕中心、发挥作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狠抓落实,主要是落实制度,落实政策,落实责任,着力形成各方支持工青妇工作的良好格局。

1.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工青妇工作的有效机制。各级党委都要重视工青妇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通气、碰头、谈心。县和县以上党委每年应至少一次专门研究群团工作,听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汇报,研究、解决群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进行考核,要把包括工青妇工作在内的群众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要设立群众工作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青运理论、妇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的宣传教育。

2.切实加强工青妇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年轻干部、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各级党委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四化”方针,高度重视工青妇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党委推荐的人选应当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受到群众拥护,坚决克服把群众组织的领导岗位作为安置性岗位进行配备的倾向。要充分尊重工青妇组织的民主选举结果,充分尊重工青妇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领导人员的协管制度,确因工作需要调整工青妇领导人员时,事先应征得其上级组织的同意。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群众工作干部与党政干部的交流,努力使群众组织成为培养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重要渠道之一。

3.努力形成各方支持工青妇工作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做好人大、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工青妇工作的支持。各级人大要加大对有关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设立的涉及职工、青年、妇女切身利益的专门机构,要吸收工青妇组织的代表参加;县以上政府要逐步建立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及重要工作部署,研究解决工会反映职工群众的一些问题;要把职工、青少年和妇女儿童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鼓励社会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工青妇组织对自己的活动场所守土有责,应加强管理,抓好阵地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工青妇组织和职工、青年、妇女的力度,讴歌先进人物,推广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激发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工青妇工作,努力为工青妇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摘自2004年4月21日在全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进程中,工会的地位更加重要,工作任重道远。各级工会一定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从工会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社会需要、基层拥护、职工欢迎的工作和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定要把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引导广大职工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多作贡献。特别要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把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到突出位置,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在积极参与中搞好维护,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切实关心职工疾苦,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竭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一定要把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与着眼新的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根本任务,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以始终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为重要政治责任,既要善于坚持和运用工会工作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大力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用创新的精神和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使工会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定要把抓工会工作与抓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思想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工会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全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群众观点,注重严于自律,保持清正廉洁,努力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会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党委要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工会干部有计划地实现横向交流、上下交流和内外交流。要特别重视县级工会和乡镇(街道)工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两级工会的作用。要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工会建设,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切实维护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拓宽工会组织参政议政的渠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需通过与工会组织的联席会议或其他形式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通报政府的重大工作决策,要吸收工会参与涉及改革和发展重大政策的制定,注重听取职工群众的情况反映。要大力支持工会开展“送温暖”工程,共同把解决好困难职工尤其是特困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大力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推动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优秀技术工人队伍,促进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

[摘自2003年4月8日在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党的建设有一个活力的问题。共青团建设也有一个活力的问题。共青团员的特点是敏锐、活泼、忠诚,善于学习,活跃、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对祖国、对人民刚直热爱。现在共青团组织要克服机关化、官僚化倾向,不能没有共青团的特点,死气沉沉。从保持活力的角度来讲,团组织只有围绕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到有机结合,才能有实效。你们开展的山海协作行动、长三角论坛、青年人才工作等工作,都根据省委“八八战略”的总体部署,从共青团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提供载体、搭建平台、开展活动。要使共青团工作充满活力,凡事还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娱自乐、居高临下等问题,避免变成一种精神贵族式的作派,无所作为,脱离群众。

[摘自2004年3月31日在团省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反映在妇女的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妇女发展与妇女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妇联要认真研究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在新形势下继续履行好妇联的职能,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真正成为妇女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把提高妇女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四有”“四自”的女性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更好地落实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要努力在教育引导群众上下功夫,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为妇女群众服务的自觉行动。要努力在团结联系妇女群众上下功夫,当好党与群众的联络员,及时把妇女群众的呼声与要求真实地反映给党委、政府。要努力在帮助和服务妇女群众上下功夫,当好妇女群众的服务员,通过为妇女群众实实在在地做好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妇女群众的心坎上。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勇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把浙江的妇女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摘自2003年6月17日在全省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党和政府始终将推进妇女儿童事业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各级党委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妇联和妇女工作领导的意见》,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高度,认识妇女工作的重要性。要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支持妇联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妇联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尤其要在全社会继续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妇女和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的力度,积极为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加强妇联干部的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配齐配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切实推进妇联干部的交流,把妇联建成培养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做好妇女工作,发挥妇女作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的进步与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爱护儿童、支持妇联和妇女工作的良好氛围。

[摘自2003年6月17日在全省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统揽经济工作大局,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这六个方面又作了强调。我们地方各级党委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把握方向,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各项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谋划全局,就是要把中央要求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全局高度谋划地方发展,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就是要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制定政策,就是要制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重大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立法,就是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就是要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党委要统揽经济工作大局,掌握工作主动权。各级党委要在实践中切实履行好六个方面的职责,既不能缺位失职,也不能越俎代庖。凡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省市县委全体会议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建议并作出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党委常委会要坚持和完善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确定年度经济工作思路,决定经济工作重大事项。去年省委建立了财经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研究提出处理全省重大财经问题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原则和措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制度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

[摘自2004年12月20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科学地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我们正确地改造主观世界,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正确的政绩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同时,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着重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有无政绩,当然要看做成了什么事情,同时还要看是以什么代价做成这些事情,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

其次,必须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树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同样也是政绩。

再次,必须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政绩,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来的。必须坚持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的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客观规律办事,办实实在在的事。

最后,必须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的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摘自2004年2月20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的发言]

一些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一是重始轻终。我们强调工作要善作善成,但有些干部做工作只是为了装潢门面,为了迎合上级领导,上级一有决策和部署,信息和成效反映上来还是快的,但工作是做给上级和领导看的,成效是写在文件上、挂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的,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缺乏一种善作善成、有始有终的踏实作风。二是重短轻长。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只重视创立竿见影、“短平快”的政绩,而不愿意扎扎实实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利长远、增后劲的工作,把追求近期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不是“做事”而是“做秀”,不是真正“造福一方”,而是着力“造势一时”,为自己获得晋升制造筹码,在一个地方、一个位置上工作了几年就想着晋升,如果3—5年仍未有动静,就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由于干工作、创政绩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升迁,不是为民谋利,所以不少“一时的政绩”甚至成为“长期的包袱”。三是重显轻隐。有的干部喜欢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对经济指标、资金投入、工程项目、形象面貌等趋之若鹜,汇报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对一些需几年、十几年努力才能见效的工作退避三舍,不愿干或很少干。四是重易轻难。有的干部抓工作拈轻怕重,把好做的事揽过来自己去做,棘手的事避开它不愿做或推给别人去做,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就低头,没有勇挑重担的勇气,缺乏克难攻坚的本领。诚然,领导决策和工作部署,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权衡利弊或先易后难是必要的,但如果指导思想不端正,长期择易弃难,积累矛盾,最终就可能酿成影响较大的事件,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五是重局部轻全局。有的干部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不强,遇事从个人利益或本地本单位小团体利益出发,计较个人利益,漠视人民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谋取小团体利益;对上级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己有利的雷厉风行,对己无利的束之高阁,对己不利的阳奉阴违,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造成上述“五重五轻”的现象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根源,主要是一些干部平时思想教育和学习努力不够,在认识上有偏差,同时也与我们现在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工作还不科学、不全面、不完善有关。这方面当前普遍存在着的现象是:一是对显性的“政绩”考核多,对隐性的“政绩”考核少;二是政绩考核中定性评价的比较多,定量分析研究的却很少;三是政绩考核中注重数据报表多,采纳社会评价少;四是对班子集体考核多,对领导成员责任定位到个人的少;五是政绩考核中上级对下级表扬的多,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的少。综上所述,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的原因,归其一点都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由于存在种种错误的政绩观,导致了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的滋长和蔓延,不仅造成了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浪费,而且严重地腐蚀着干部队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危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

[摘自2004年9月7日在省委党校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很重要,坚持发展硬道理,实践“三个代表”,离开实绩不行。但强调注重实绩,也要充分考虑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就不一样,不是一个起跑线。有的工作事半功倍,有的事倍功半,这里有方法问题,有能力问题,也有基础和条件问题。比如一个人到西藏工作,首先要克服高原缺氧问题。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要看一个人在那里起了什么作用。有的甘为人梯,长期铺垫,做打基础的工作,收获的时候他却走了。有的“十月怀胎”时他不在,“一朝分娩”时他来了。所以对干部要有客观的公论,这个关键在党组织身上,组织上要明察秋毫,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求功名、不事张扬的人能够被发现、被承认。

[摘自2002年12月31日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后衡量领导干部政绩,首先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评内容,把发展思路是否对头、发展战略是否正确、能否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在考核中,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切实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为综合考核增长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内容。再次还要积极探索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力求干部政绩考核更客观公正、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干部认同。

[摘自2004年8月5日在杭州湖州嘉兴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先敬“谷公”,再敬祖宗,就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摘自2005年1月7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必须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做到领导干部的政绩,既经得起现在看,又经得起“回头看”和“向前看”。为此: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要把重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能耗、质量和结构等其他指标。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唯数字,更不能搞“数字游戏”,要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的发生。四是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五是在考核方法上,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要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干部任用体现一种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组织上有什么样的用人观,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我们必须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正确运用政绩考核结果,把政绩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要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那些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更不能亏待;对当时被认为有政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使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努力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氛围。

[摘自2004年9月7日在省委党校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就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无事时工作得过且过,一旦遇到事关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首先不是想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而是千方百计强调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保全自己。

现在和过去相比,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要好得多,权力也大得多,个人待遇也有很大提高。但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恪尽职守,勇于负责。特别是出了事要有严于责己和承担责任的勇气。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而不是做“官”的;人的生命最为宝贵,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摘自2004年5月12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摘自2005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声音”专栏]

“一把手”的综合素质要非常高

“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是一个地方和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各级党政“一把手”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事业,始终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进一步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摘自2003年11月3日在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在我们这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委和政府都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织和领导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不是简单的自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党委和政府的人格化代表,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简单的个人关系,更多的则是党政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处理书记和市(县)长的关系,事关一个党委班子整体合力的发挥,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一个地方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加强个人修养,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更开阔的胸襟,更严格的律己,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恪守其职,协调互补,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政协组织以及各人民团体的协调,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亲,专权武断,干预具体政务。作为市(县)长,要到位而不越位,在党委班子中积极发挥作用,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注意维护书记的威信,着力抓好政府党组的建设,主动按照党委的决策和书记的意图开展政府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补台而不拆合,你落下的我主动捡起来,你不足的我主动补上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

[摘自2003年11月3日在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班子建设非常重要,一个地方看一个核心,党委就是核心,所以一把手的选拔很重要。一把手是把方向、管全局、出主意、用干部的。一把手的综合素质要非常高,既要有业务能力,也要有人格的魅力,能把大家拢在一起。团结是班子建设的关键问题。班子不团结,肯定会造成乌烟瘴气、一团糟。在和平年代为什么不团结,深入分析就是党性、品德的问题,你是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一个领导干部在闹不团结的时候,要想想自己肩负的担子、责任。一个县委书记管几十万人,市委书记要管几百万人,怎么能不以大局为重,反而去争些次要的事情!我们入党是为了什么?执政是为了什么?闹不团结的人有几个是因为捍卫党的利益,因为同腐败分子作斗争而不团结的?这种情况关键时刻会有,但目前多数不是这个情况。而是今天你的声音大了,我的声音小了,或者人家对保尊重不够,大量的是意气之争。当领导干部,对有的事要放得下,忍得住,豁达一些。再就是党政一把手的协调问题。现有的党政体制是长期形成的,不能简单地说搞不好团结是体制造成的。现有的党政体制也有它的正面功能。别人为什么在这种体制下做得好,我们做不好?要从党性修养上分析。新老班子也一样,要注意连续性、要注意“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只要它是行之有效的,就要坚持、弘扬下去,不要朝令夕改。一个决策不是哪一个人定的,是集体的决策,是管一个时期的,朝令夕改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没有好处。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当然你要有所创新,要体现自己的工作风格和个性色彩,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要在保持连续性中与时俱进,而不是以你为准,搞“全新”的东西。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不要全面否定过去的东西。比如我们讲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从政治上、从清算“文革”错误上讲是完全对的,但从历史上讲“文革”的历史也是割不断的。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果我们全盘否定前人,是不是希望后人也这样对待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离开之后,就会感到倍加珍惜,我们在现在共事时就要加以珍惜。每个人难免犯错误,但不能把非原则的错误看得天大。做人要大气一点,一个班子不是你能选择的,要学会五湖四海。要反对独断专行,一个班子鸦雀无声不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也要反对各行其是、软弱涣散的问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摘自2002年12月31日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能只懂某一门知识,而应是一个大“杂家”。毛泽东同志讲的“外行领导内行”,真正意义上指的就是这样一些“杂家”。这些“杂家”虽然不专,但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大势,所以才能领导诸多专家。如果一个政治家除了本行,其他一无所知,讲不出道理,那就真正是我们常说的“外行领导内行”。

[摘自2003年2月12日在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用制度选人,让群众选人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关键在于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对党、对人民、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好关、选准人。首先,要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在实践中识人辨才,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尤其要“近君子,远小人”,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不搞感情用事,摒弃个人好恶的影响,摆脱亲疏远近的干扰,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其次,要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有时候,“一双眼睛”受视角和景深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一些偏颇。而用“多双眼睛”就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识别一个人,可以尽量避免“失真”现象的产生。“一把手”就是要引导、鼓励班子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把“多双眼睛”的“眼光”汇聚起来,形成一致的正确的用人意见。再次,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最根本的是用制度选人,让群众选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条例》的学习贯彻,真正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要按照《条例》要求,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开选拔,考察预告,工作圈、生活圈考察,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全委会票决等各项制度,努力营造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

[摘自2003年11月3日在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选拔干部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现在选干部,容易忽视的往往是德。因此在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时,特别要注重德,把德放在首位。同时,德与才也不是抽象的,由于工作战线、事业领域的不同,德与才也都应结合实际加以具体化。二要正确对待民主测评。强调群众公认当然很重要,如果大多数群众反对,一般来说这个干部是有问题的。但讲群众公认决不是单纯以票取人。干工作的干部往往会丢点票。不能形成“唯票”的导向,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否则就会引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得罪人,甚至搞拉票、贿选。党委把好用人关就是要把握大节、抓住主流、注重品德,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求功名、不事张扬、德才兼备的人及时被发现、被承认,让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敢负责、能干事的人被提拔、被任用。

[摘自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合理的结构比例,可以为各类干部的使用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推荐时,不仅要考虑到人选个体素质的优良,还要考虑到队伍的整体素质,力争使推荐出来的人选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

一是知识和专业结构。为适应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推荐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时,应当注意推荐一些熟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意识形态、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知识和工作的领导人才,进一步完善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的知识和专业结构。为此,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既要从党政机关推荐,也要从党政机关以外其他行业和部门推荐。比如,可以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推荐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领导人才。这些行业和单位有许多优秀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可以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形成优势互补。把他们推荐出来,有利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有利于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二是年龄结构。后备干部队伍应以优秀的中青年干部为主体,同时要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这次推荐,中央对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的年龄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统筹考虑,力争多推荐一些年龄比较轻、学历比较高、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年轻干部进入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当然,有些年龄稍大的优秀干部,根据年龄结构要求,也可以推荐一些。

三是注意推荐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中央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优秀女干部和党外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这次推荐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中央也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一定要重视对优秀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后备人选的推荐,使副省级党政后备干部的结构更加合理。

[摘自2003年12月1日在民主推荐省级党政后备干部和中管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后备干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

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研究制定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战略、人才规划和人才政策,努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要大规模地培训各类人才,在提高和增强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在提高和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办好企业的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和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降低门槛,完善政策,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包括海外和留学人才,建立和健全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和所有制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要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真正做到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摘自2002年12月31日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级党委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三支队伍”中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紧研究制定我省人才规划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配套措施,积极培育人才中介组织和人才市场,广泛开展区域人才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摘自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报告]

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把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抓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加强在职科技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要重视和抓好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进一步加大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力度,注重改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我省安家落户。把引进大院大所、大企业研发机构和引进人才团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继续发挥我省机制灵活的优势,采用柔性流动方式,引进更多的“候鸟型”人才。还要善用乡贤,充分发挥在外地的浙江籍科技人员的作用。

[摘自2003年4月28日在考察科技工作时的讲话]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纠正把人才资源等同于人力资源的看法;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纠正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片面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纠正见物不见人的倾向;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社会资源的观念,纠正人才使用中的本位主义做法;牢固树立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纠正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检验人才工作,不断提高爱才、识才、用才、聚才的水平,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氛围,使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浙江成为人的才华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创业人才容易成功、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的热土。

[摘自2003年12月29日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过考验、作过贡献,是一个优势突出、作用明显、值得尊敬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良好作风、崇高精神和丰富经验,仍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枫叶经霜红愈艳,菊花晚节馥尤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老干部这一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自2005年11月2日在省委老干部局调研时的讲话]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

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前沿和关口。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整个党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我省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达地区,“四个多样化”特点非常明显,特别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都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创造了新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以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要创新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公开选拔、“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办法,切实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切实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培训、岗位轮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压岗锻炼等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上下功夫。

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疏通民主渠道,拓宽民主途径,丰富民主形式,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要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创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新社团组织、城市社区等新领域党建工作的探索力度,大力推行支部建在楼道中、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专业协会上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拓展党的工作领域,扩大党的覆盖面,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组织的作用有效地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总结杭州市和浙江大学的试点经验,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省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家庭教育点、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员信息化管理等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永葆党的先进性。要大力推行推优制、公示制、“三推一定”等办法,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增添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稳妥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

[摘自2004年6月30日在纪念建党83周年暨表彰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首先必须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六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这个要求,在农村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按照“三级联创”要求,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选好致富带头人;千方百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使基层党的工作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要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制度上保证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权利,在生活上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要重视新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领域,都要建立党的组织。不能认为单位小就觉得没有必要,更不能因为目前条件不具备就主动放弃。而必须结合新领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原则,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真正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在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做好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把那些企业规模较大、影响也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立起来。非公有制企业中已经建立的党组织,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目前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通过在优秀员工中发展党员、加强对业主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好工会工作以及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推动这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城市社区,要适应社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在组织形式、领导方式、活动内容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要从城市社区特点出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来开展工作,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社会和民间组织、流动人口中,要不断总结、推广、创新已有的支部建在楼道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专业协会等好做法,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在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要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找准党建工作与各个时期中心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服从服务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式、新办法、新途径,激发党建工作的新活力。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在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上下功夫。政党的先进性首先来自于它所产生的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内部构成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加入工人阶级队伍;工人阶级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并形成了一支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工人阶级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新一代已经形成;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职工,这是工人阶级队伍新的组成部分。“工人阶级”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深化,外延正在扩大。但这并不等于说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一定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要努力强化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意识,以此增强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内聚力”和“原动力”。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大力培养和扩大与知识经济相联系的劳动与管理融为一体的新群体,努力形成规模宏大的高科技人员、高级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和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这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时代要求。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保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落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把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具体要求与实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在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切实得到体现。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当好这“两个先锋队”,要求我们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在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既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也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这些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国家政权,同样也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巩固国家政权。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与党员要认真研究社会生活方面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努力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各阶层群众的工作,团结和带领他们不断前进。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还必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最根本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努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朝着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地前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妇联、共青团、学联、科协、侨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各人民团体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引导和鼓励他们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提出维护群众利益的意见建议,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愿意依靠的“自己的组织”,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积极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保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协助党和政府维护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坚持民族团结和平等的原则,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努力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要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打击一切包藏政治图谋、危害社会秩序、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邪教活动。

[摘自2004年8月23日在甬温绍舟台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按照“班子精干高效、党员形象突出、政治优势明显、促进发展有力、自身建设过硬”的要求,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民营企业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把民营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加强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继续把党建带工会、共青团建设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一个基础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广大业主和大股东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落实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民营企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政治领导,积极为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摘自2004年2月3日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

要把基层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没有一个好的基层队伍,我们就不可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基层干部的主流,时时刻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有些问题,历史上政策不明朗,现在回过头来指责基层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要挑担子;有些问题,基层同志认识上有差异,允许他们有个过程,我们也不应责怪他们。当然在当前工作中,要强调顾全大局,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令行禁止,如有不遵,决不姑息。

[摘自2004年10月20日在省委常委会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看望基层干部时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真”字上下功夫,把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里,我从党委、政府贯彻“三真”要求的角度,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执政重在基层。

我们共产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的党。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改编时,首创“支部建在连上”。从那时起,我们党不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也确立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制度。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基层就是基础。首先,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正是依靠广泛的基层组织,使党有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也正是依靠这些基层组织,使党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顺利地实现党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包括村委会在内的各类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其次,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贯彻和实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也要靠广大基层干部组织引导群众去实现。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不仅基层干部本身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们党的大量干部就是由基层培养出来的、从基层工作成长起来的。归结起来,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的能力,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总之,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基层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基层干部在整个党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谁也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从我省的实际看,基层干部队伍的状况是好的,作用也发挥得很好。全省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为浙江建立了历史功绩。尤其是我省涌现出来的大量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许多就来自基层、来自基层干部。像在今年抗击14号强台风的斗争中,冲在最前线的是基层干部,为维护群众利益作出牺牲的是基层干部,令群众最感动的也是基层干部。浙江能有今天,基层干部功不可没!对这一点,中央是清楚的,省委是清楚的,各级党委、政府也是清楚的。

第二句话,工作倾斜基层。

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处于工作落实的重点。这充分说明,基层工作在客观上就有比较大的难度,最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怎样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呢?务实地讲,无非是两条路:

一条是把基层干部队伍选拔好、培养好、建设好,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做工作。这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一些现在就能做,有一些要作出规划逐步去做。首先,要在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上加大力度,各级干部的培训、培养要向基层倾斜,在提拔干部时要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和经验。其次,要加大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的力度,促进机关和基层之间相互体会苦衷,相互理解支持。另外,要在体制上作一些努力,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乡镇,村级在没有矛盾纠纷的前提下也可以撤并,这不仅可以解决基层体制问题,也有利于城镇化。把机体做大了,内部的机制运作才能活起来。

另一条路就是上级的工作向基层倾斜,让上级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担基层的工作。当然,这不是说要让上级直接去做基层该做的工作,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该基层做的工作,基层还是要挑起担子。上级该做的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赋予相应权力,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作适当倾斜,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我省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就是一种尝试,这条路要继续深化探索下去。

第三句话,关爱传给基层。

当前,由于我们的经济还处于发展之中,体制还处于改革之中,社会还处于转型之中,因而在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三个方面:一是权责不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权力小而责任重。二是压力较大。上有组织的压力,下有群众的压力。三是条件艰苦。现在城乡差别比较大,尤其“三农”问题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天下第一难事,而农村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

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大家都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基层干部要面对现实,不能“骄娇”二气。要承受得住压力,看到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之下奋发有为,做出成绩,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真正关心重视、真正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现的困难,要设身处地地加以理解,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扎实有效地进行帮助,特别要敢于为基层干部担责任,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关心基层干部,最关键的可能不是给基层多少钱、多少人,最关键的是支持基层干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帮助基层干部分担责任、共度难关。我们要明确,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凡是基层能够解决的,基层要尽心尽力地解决,基层解决不了,上级要责无旁贷地帮助解决。同时,也要明确,基层干部守土有责,不能上交矛盾,不能捅娄子,捅出娄子是要严肃问责的。

做好基层工作,上级的支持帮助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基层干部要不断增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性,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转变作风、廉洁自律”的要求,努力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带头人。这里,我也对广大基层干部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转变职能。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四句话: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也有一个转变职能的问题,但如何转变,还没有破题。过去我就想:我们有的干部辛辛苦苦追求GDP,结果老百姓并不一定领情,甚至为一些造福于民的工程上访,搞得基层干部为稳定问题疲于奔命。这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后,我们可以领悟到,我们的职能还是应当归结到“人”这个根本上来,就是要以人为本,对基层来说就是要以老百姓为本。基层直接面对群众,这一点至关重要。基层工作的职能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转变,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是平安和谐的社会。

第二,转变作风。作风就是形象,基层干部的形象是我们党的形象的一个窗口。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好自为之、自珍自重。要向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同志学习,向基层干部的楷模周国知、任长霞同志学习,向我省先进典型毛泽平、朱缀绒和张叶良等同志学习,向抗台斗争的英雄们学习,见贤思齐。同时,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总结宣传一批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展示我省基层干部的良好风采,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消除部分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一些不满情绪,纠正群众中的错误认识。作风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级要给基层作榜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对一些普遍性的要求,要求基层做到的,上级机关首先要做到。

第三,转变方法。关键是转变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注意两个背景:一个是党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过去,有些基层干部按经验办事办惯了,今后要注意增强法治观念,懂法守法,善于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授人以柄。另一个是现在群众的民主意识、自我维权意识增强了。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做到在服务中教育,通过教育群众来更好地服务群众,不断改善干群关系。《史记》中的西门豹治邺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讲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是春秋时人,他治理郑国,明察秋毫,百姓不可能欺骗他。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做官重在教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百姓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是战国时魏人,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些道理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无裨益,应该好好体味。总之,工作方法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摘自2004年12月26日在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的谈话]

我向你们村里的干部和党员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认真加强学习,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要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的各种知识,学习致富的实用技术,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本领,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学习和培训,努力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带头人。

第二,希望你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以让农民得实惠来取信于民。农民群众都是很实在的,你为他办实事,给他得实惠,他就信任你、信赖你,就服你。大家身为党员、当上干部,本身就是农民群众信任的结果,一定要为公、为民。当然,大家既是党员、干部,本身也还是农民,要求没有脱产干部那样高,但起码也要做到办事公道、为群众谋利,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的价值,活得才有意义。就你们下姜村来说,第一件事,高效生态农业要继续发展,不仅要组织群众种好、产好,还要争取卖得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第二件事,基础设施建设要办得扎扎实实,既要节约成本,又要保证质量,真正让群众受益。特别要注意把这么多钱管好、用好,做到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开支实行民主决策,千万不能出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件事,还要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服务,帮群众解决困难、解决麻烦,比如你们开展的党员联户活动、便民服务活动、培训活动等都要继续开展下去并不断完善。

第三,希望你们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的新农村。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和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省委提出要建设“平安浙江”,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好群众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变成大矛盾,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保持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和谐。我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跳火坑”的事例,本质就是讲群众工作。处理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比较好办,你有一个公道的心,去热心、耐心地化解,总是可以解决的;但有时候,干部与群众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时候大家头脑要清醒,要看到有可能干部是错的,群众是对的,这时干部要主动地改正,求得群众的谅解;还有可能干部是对的,群众是错的,这时干部也要主动,千万不能站到群众的对立面,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第四,希望你们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你们的责任也很重大。村里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抓三条:第一条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发扬民主很重要。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没事常联系,有事多商量,集中大家的智慧办大家的事。第二条是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协调协作、合作共事,村党支部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完善各项制度,按制度办事。只有村“两委”班子协调了,整个村的工作才会比较协调。第三条是注意培养年轻党员,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摘自2005年3月22日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与村“两委”及部分党员同志座谈时的谈话]

我向干部和党员提四点要求。

第一,要做发展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积极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其主动带领群众变换脑筋,接受新鲜事物,树立大农业、大市场、大合作的新观念。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不仅自己要带头,而且要带领广大群众一起学习科技知识、管理方法,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掌握就业和致富本领。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前人不敢做的事、前人没做成的事。对于村里新农村建设的三年规划,要精心组织,一件一件抓好落实,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下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第二,要做新风示范人。党员和干部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引领农村新风尚的先锋。要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策部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关心支持集体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党员和干部要积极支持村组织的工作,自觉维护组织威信,执行组织决定,带头落实工作,并向群众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解释好组织的决定,提高群众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的自觉性。党员和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纪党规作为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有损党员形象的话不说,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切实为群众树立榜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中体现先进性。

第三,要做和谐引领人。农村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建设“平安浙江”的基础。党员和干部要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带头抓好村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向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党组织决策当好参谋与助手,为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献策尽力。特别是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进入尾声,每个党员和干部一定把群众提出的意见整改到位,认真做好总结提高、“回头看”等工作,切实取信于群众。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群众愿意向党员看齐,就会成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要做群众贴心人。下姜村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农村普通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制度,引导和鼓励农村党员与农民群众开展广泛深入的谈心交心活动,集中民智,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村“两委”和党员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始终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摘自2006年5月25日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与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涓滴细流汇成江海,平凡作为彰显伟大。郑九万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中体现对党的赤胆忠心,在平凡中体现对群众的一片真情,在平凡中体现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在平凡的行为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

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昭示我们,越是在相对贫困的地区、越是在困难的地方、越是在矛盾和问题凸显的时候,越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发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发挥身先士卒、甘于奉献、中流砥柱的作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血肉联系。

[摘自2006年3月17日就学习郑九万所作的批示]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摘自2004年3月20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时代在发展,艰苦奋斗精神也必然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艰苦奋斗,一方面是指崇尚节约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是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刻苦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坚持宗旨、以民为本。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照搬照抄、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作风和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奢侈之风,努力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摘自2003年1月30日在四明山革命老区调研时的讲话]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胸襟,是接受新事物、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古人云:“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

[摘自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诸如“穿靴戴帽”、空泛议论、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弊病,都要防止和克服。

当然,我们提倡短文、短话,并不是说凡是长文就一定不好。有些重要的内容,有些深刻的道理,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为文也是这个道理。

[摘自2005年8月19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文风也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有的人讲话光风霁月,让人觉得简单明了透彻,而有的人讲话云遮雾绕,让人捉摸不透。党的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态度,在讲话中勇于坚持对的、反对错的,观点鲜明,态度明确。对于工作,对于问题,对于群众,绝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云遮雾绕,玄之又玄,其实是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既弄不明白问题的是非对错,又怕承担责任,所以只能装腔作态,故作高深。

[摘自2005年4月27日在参加综合一处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生活会时的讲话]

我就进一步改进文风、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向大家提三点要求,归纳起来是六个字:求短、求实、求新。求短,就是要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记得前两年我就和你们讲过,起草文稿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说,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我个人觉得,不是所有的讲话都要求全,过于求全就会失去重点,就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的一些讲话稿,讲得很全面,但篇幅太长,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加以改进。今后我的一些讲话,时间要限定得短一点儿,尽量把文字量压下来,这样可以更加突出重点,给人以精练、利索的感觉,还可以提高会议效率。求实,就是要追求朴实的文风,所用的语言不一定华丽但要准确,要实实在在,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实话实说。要多用事例、数据来佐证,增强文稿的说服力和逻辑性。求新,就是要根据特定的讲话场合写出有特色、有新意的文稿。写文章虽然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但也不要千篇一律,老是拘泥于三段论。有时候形式一变,往往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求新既可以体现在谋篇布局上,也可以体现在遣词造句上,适当的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的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方法,都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摘自2004年12月9日在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谈话]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格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重要的作风之一。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表扬。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党组织的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目前,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分析评议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问题在于有时往往自病不知,识己更难。于是,工作中有不足,干事业有失误,有人及时指出,自己及时觉察和改正,于工作和事业有利,对自己成长和进步也有好处。这是多好的事!批评是为了团结,连批评都不敢开展了,团结也是不牢固的。一团和气、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也是一种麻痹。应该说,同志间互相批评,是信任、是理解、是支持、是爱护。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讲真理,不讲原则,对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纵容,任其发展,必然积小过为大失,从量变到质变。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相互坦诚地直言其过,就应该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气量。当然批评不是“大批判”,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注意在谈心、评议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一种勇于批评、欢迎批评、接受批评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一种好的风气和长效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批评尤其是自我批评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摘自2005年4月25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从实际情况看,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得很不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较难,在有些地方和单位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甚至评功摆好。主要原因,首先是温情脉脉,好人主义,“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其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再次就是“怕”字当头,批评同事怕得罪人,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自己怕损形象。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一名言指明了开展批评的出发点是为民、为公,而非为己、为私。只要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了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个人又有什么“面子”不能抛开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一种勇于批评、欢迎批评的良好氛围是非常关键的。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相互坦诚地直言其过,就应该有听得进批评意见的胸怀和雅量。在这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自己摆进去,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我们领导干部都坚持原则敢批评,心胸开阔听批评,那么,庸俗的好人主义就没有市场,满腹的顾虑就大为减少,先进性教育活动就会更加生动活泼。当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目的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搞“大批判”、搞人人过关,有些个别存在的问题通过谈心能够解决的就通过谈心来解决。先进性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这一点要注意正确把握。

[摘自2005年4月10日在嘉善县调研时的讲话]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党政机关是我们党执政和政府行政的主要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我们党依照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国家权力机关,并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党章规定我们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机关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机关执行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就可能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换句话说,机关是不是负责任的、高效廉洁的机关,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党的执政意图的实现程度。因此,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高度,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监察的治本之策,作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力抓手,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体现在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实现机关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上,体现在深化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上,体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推进我省“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决策部署的落实上,不断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的水平。

[摘自2004年7月9日在省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提高效率是加强效能建设的目的所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体现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上来。要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办事层次和环节过多的弊病,真正把机关职能从过去微观管理为主转到宏观管理、依法管理和搞好服务上来。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于集中和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问题,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群众对机关工作的知情权。对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批钱批物以及执法处罚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

[摘自2004年2月2日在全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度建设应注重系统性,但也不能搞得过于繁琐,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摘自2004年2月2日在全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矫枉过正,不能片面性、简单化,更不能丢掉原则,违背法律。比如,我们强调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理解为只要效率提高了,其他什么都可以了。一般来讲,高效率会产生高效益,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或盲目追求高效率,不讲程序,反而欲速不达,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有许多深刻教训的。我们要的效率,是符合法律法规的效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效率,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效率。

[摘自2004年7月9日在省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要仔细算好“三笔账”

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必须常思贪欲之害。贪欲一起,祸害无穷。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有贪欲者往往越陷越深,最终把自己送入牢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分清合情合理的欲望和情理不容的贪欲之间的界限,在运用权力和交往活动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常思贪欲之害,仔细算好“三笔账”,始终坚持“三原则”。

一是算好“利益账”,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则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便从个人的利益而言,现在领导干部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组织上还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医疗、养老等保障。细细算起来,得到的已经是很多了,与奉献相比,得到的更多,应该十分知足、十分珍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不起诱惑,违背原则,以权谋私,到头来锒铛入狱,前程尽毁,声名扫地,实在得不偿失。反之,如果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以德润身,一身正气,便可给继任者留下好的作风,给子女留下好的名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实质上也是对自己个人利益的真正负责。

二是算好“法纪账”,坚持法纪原则。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特别是在对待人、财、物问题,对待事关个人和家庭利益的问题时,更要坚持原则,自觉遵守法纪。领导干部在张口的时候要想一想这句话该不该说,迈腿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地方该不该去,伸手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些东西该不该拿。千万不能以为吃一点、玩一下、拿一些没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也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不管是谁,违法犯罪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是算好“良心账”,坚持良知原则。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大都把良心看作是一个包括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种种道德意识成分的整体。孔子之“仁”,孟子之“诚”,颜渊之“乐”,曾参之“孝”等等,无不具有“良心”的含意。良心和官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讲官德首先要讲良心,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一个领导干部良心的重要内涵。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把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就是希望干部能够正确运用权力来造福于民。如果干部以权谋私,自己把自己打倒,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不仅丧失了为官之德,也违背了做人的良心。腐败分子即便隐藏一时,但做贼心虚,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时刻受到道德的审判和良心的自谴,这样活着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为官之德。这“三笔账”正是在底线的基点上反映了三个原则,可以说相互连结地划出了一名领导干部的道德底线。只有把它一笔一笔地算清楚算明白,才能真正做到讲官德,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

[摘自在《求是》杂志2004年第19期发表的《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走出一条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新路子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反腐倡廉的基本工作方针。我们既要加大反腐败治标的力度,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坚决遏制住,又要认真总结和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有效途径,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沟通协调,花大力气构筑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浙江特色、有较强操作性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教育、权力制约、监督管理、法纪约束、测评预警、廉政激励等机制,着重在权力制约、监督管理上下功夫,走出一条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路子。要健全行政权力的“退出”和“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管理社会事务的作用,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共权力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要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强化政府对财政的宏观调控和约束力,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从财源上遏制腐败。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着力点,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为突破口,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手段,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

[摘自2003年2月22日在省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查办案件特别是查处大要案的工作。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等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任何领导干部都不准为其说情,更不准袒护和包庇。要坚决纠正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处的错误行为,对一些案情重、影响大的典型案件,必须一查到底,查出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执纪执法机关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重点加强对大要案的查处工作,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摘自2003年2月22日在省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经济主体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利益关系复杂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各个环节的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等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逐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用发展民主来防止腐败,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一条重要经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公共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反对和铲除一切为了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的丑恶现象,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运行。我们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从根本上讲,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反映的是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代表的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的。如果先进的廉政文化不去占领文化阵地、营造社会氛围,腐败文化就会乘虚而入、污染社会、搞坏党风政风。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先进的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力在促使干部廉政、勤政、优政等方面的作用。要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和家庭,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努力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局面。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群众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以畅通信访渠道为主线,以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为核心,以基层信访工作为重点,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制度,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努力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摘自2005年2月1日在省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体现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整体推进。教育侧重于教化,制度侧重于规范,监督侧重于制约,三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和规范从政行为,完善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要抓紧制订落实党内监督十大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特别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越是领导机关,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越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带头诺廉践廉。

要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相统一。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有效预防的本身就要求严厉惩治,严厉惩治的结果又有利于有效预防。我们要毫不放松、紧而又紧地抓好惩治工作,继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表明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不可动摇的决心,才能消除腐败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才能遏制住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也才能教育一大批干部。要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注重查办发生在基层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案件。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领导干部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加赌博等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该免职的一律免职,该处分的坚决处分。同时,还要狠刹浮夸之风,加大对虚报浮夸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监督、严格管理的力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改进干部考察方法,从制度和机制上真正解决虚报浮夸问题。

[摘自2005年2月1日在省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收钱送钱、跑官要官、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谋利、参与赌博、利用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这几股歪风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格格不入。如任其蔓延,势必侵害干部队伍的健康肌体,势必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把解决这几个突出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反腐倡廉的工作重点来抓,坚决遏制各种歪风滋生蔓延的势头。要加大治理和查处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该免职的一律免职,该处分的坚决处分,绝不姑息迁就。

[摘自2004年11月22日在全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浙江分会场上的讲话]

党的纪律是党赖以建立、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我们党有铁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经济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等。学习贯彻党章一个重要的归结点就是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为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党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乃至丧失。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先进与否的观察和判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执政党是否清正廉洁而得出的。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在党纪国法面前,“高压线”碰不得,“警戒线”闯不得。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一个干部成长自身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如果违犯党纪国法,不仅误了前程,害了家庭,对党的事业也是一种损失。我们必须按照党章的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纪律约束,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这种监督约束,并不是要束缚党员领导干部的手脚,而是为了防止干部犯错误。这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贯彻党章,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

[摘自2006年6月16日在“浙江论坛”学习贯彻党章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保持先进性就要走在前列

什么是党的先进性?这是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他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须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其先进性。”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阐明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其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特征,就是必须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走在工人阶级广大群众前列的先进政党,它“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正像我们党的旗帜上写着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就是先行、先导、先进。其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特征,就是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纵览人类历史,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它的作用和命运,根本上都是与一定时代的潮流、规律和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能否具有和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将来先进,必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其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体特征,就是必须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其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就在于,我们的党是按照严密的结构和纪律组织起来的战斗部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在贯彻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摘自2005年1月31日在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进性,其意义是“先”,要务是“进”。所谓“前列”,即在行进过程中走在前,或次序排在前,或时间赶在前,或工作做在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前列”与“落伍”相对,有先就会有后。保持先进性,就要走在前列,否则,不进则退,难免会掉下队来。

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入党的时候先进,不意味着后来都先进。过去先进不意味着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意味着永远先进。先进之路、前列之途往往不是平坦大道,这就需要有进取之心、克难之志、开拓之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能走在前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端一杯清茶看一天报纸也不能走在前列;不敢闯、不敢试,墨守陈规,拘谨守分,同样不能走在前列。保持先进,走在前列,就必须学习在先、调查在先、研究在先、实践在先,在实践中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胸有目标,脚踏实地,立足自身,不甘现状,追求更好,敢于突破;必须闻毁不戚,闻誉不欣,慎始如初,善作善成。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勇于走在时代前列。从我做起才服人,走在前列才光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摘自2005年6月1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这条红船扬帆起航,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明确指出的,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这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

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到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此,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董必武同志在故地重游中欣然命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惊涛骇浪不断的革命大潮中,红船在升腾,共产党人的信念也在升腾。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之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宣传、发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战,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我们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摘自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包括这一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成功经验和重大启示。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坚定地昭示,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能够鼓舞、吸引和凝聚起全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实现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只要党的先进性常在,党的创造力就不竭,党的凝聚力就不散,党的战斗力就不减,党的生命力就永存。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明确地告诉我们,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先进性建设的首位,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思想立党、思想兴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就一定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前,要特别强调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最新理论武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深入人心,统领全局,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雄辩地证实,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伟大事业推动伟大工程,伟大工程保证伟大事业。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从我们省来说,就是要落实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和努力建设“法治浙江”上,落实到推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上,落实到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先进性的本质,把握了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方向。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充分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先进性的实践主体。一个组织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要体现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上。党的先进性靠奋斗赢得,靠传承保持,靠创新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总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谓之先进;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顾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谓之先进;在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奉献在前、享受在后,争先进、创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谓之先进。党员的先进性凝聚着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蕴涵着时代要求的鲜明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先进性就要体现到带领群众为推动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实际行动之中。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也告诫我们,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更不容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来自国际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我们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地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在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任何盲目乐观、孤芳自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十分有害的,任何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深谋远虑,以有效的措施来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切实的行动来全面落实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85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摘自2006年6月28日在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防止和克服“无用论”、“速胜论”

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在活动一开始就强调得很充分。省委结合浙江实际,把加强学习和深化认识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坚持做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工作。我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对此进行了阐述。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集全党智慧、集全党之力进行的一次加强自身建设的有益实践和探索。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先进性建设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但是,在少数领导干部和党员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加以纠正。

第一种错误思想认为,现在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没有必要搞集中教育,或者认为教育活动经常搞,老一套,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这次教育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无用论倾向”。大家要知道,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好比人要保持身体健康一样。人生活在现实中,难免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蚀,有了病固然要及时治疗,没有病的时候也需要加强锻炼,进行自我保健,对有些重大疾患还必须下猛药集中治疗。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人体各种功能的衰退,才不至于小病酿成大病,不至于病入膏肓。共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要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也必须经常性地对党员进行教育,通过各种有力的思想武器,帮助党员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而不要等到问题成堆了再去治理。外国一些政党就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忽视了党的各项建设,放弃了党内教育的好传统,甚至丢掉了党的灵魂,迷失了政治方向,丢掉了最有力的武器,自废武功,自残肌体,上下脱节,变成空壳,结果被敌对势力乘虚而入,使和平演变的阴谋得逞。这个教训极其深刻。

第二种错误思想,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于搞一次教育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我称之为“教育速胜论倾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当然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但先进性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先进性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也有所侧重。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具体的,发展的,实践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更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前些年,我们根据党的建设的需要,在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在,我们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今后,我们还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开展类似的教育活动。总之,要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

“无用论”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放弃积极有效的检查和对症治疗;“速胜论”采取一劳永逸的极端态度,期望通过一次诊疗或一剂猛药,就包治百病,永不再病。这两种倾向都违背了唯物辩证法,都可能导致“走过场”的结果,都是于事无补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而主动地投身于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查思想、找差距、挖根源,努力在强身健体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花气力,使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自2005年4月27日在参加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生活会时的讲话]

省级领导干部应该做保持先进性的表率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同样会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必须洁身自好,管住自己,坚持不懈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先进性教育中发挥表率作用。

一要用科学理论管好自己。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围绕核心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抓住关键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落实本质要求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作为省级领导干部,尤其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切实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纪律严格,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用组织原则管好自己。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和组织纪律性。党章对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任何党员都必须加强党的组织性纪律性。省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更应模范地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工作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问题,作出决定。坚持联系群众,增进团结,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模范地履行党内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要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尤其是作为省级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在党性修养上更应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要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时刻不忘省级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窗口”,也是其他党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必须管好自己,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四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展示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摘自2005年1月14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理想责任价值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责任价值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来自于实践,体现于实践,实现于实践。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坚定理想,就是共产党员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有为今天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弯路,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切实增强执政本领的工作实践中奋发有为。强化责任,就是要把党员的责任义务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中,落实到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上来,时刻把党的历史使命记在心上,把浙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记在心上,不负重托,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实现价值,就是共产党员要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去,在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摘自2005年8月22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切实为党执好政、为民掌好权。

[摘自2005年2月3日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根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

党员的先进性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增强宗旨意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有的干部辛辛苦苦追求GDP,而老百姓关心的不是GDP,他们关心的是吃穿住行,关心的是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发展的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就是大事。所以,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人民群众需要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二要增强党的意识。党员要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党员的身份决定着,一个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办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党、想到党所代表的群众利益,做任何工作都是代表党去开展工作,有任何成绩都是党组织领导和培养的结果。还要意识到,党员的形象有时候就反映了党的形象,特别是基层群众看我们党,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身边的党员来看的。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党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树立先进的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

三要增强执政意识。党员的执政意识强不强是决定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我们中国与西方不同,一些西方国家选了总统,组织了内阁,党员同执政就关系不大了。但是我们共产党的执政不是光靠领导干部去执政,而是要靠全体党员去执政,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领域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这也是我们党得以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全体党员也都要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努力提高实践本领。否则,先进性就是一句空话。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反映在本职工作上。”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广大共产党员都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对机关党员来说,就要重点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提高实践本领;对企业党员来说,就要重点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改革等方面提高实践本领;对农村党员来说,就要重点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提高实践本领;对街道社区党员来说,就要重点在联系组织群众,搞好社区服务,和睦邻里关系,帮助社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居民维护社区秩序等方面提高实践本领。

[摘自2005年3月22日在淳安县调研时的讲话]

务求实效、群众满意、走在前列

第一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起始批次。有两句俗话值得我们思考:一句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句是“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首先要认识到,这一批次搞好了,对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都具有激励示范效应,能够增强党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提升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也可以为后面批次的教育活动积累经验,锻炼队伍。这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次要认识到,第一批次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整改得好不好;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得好不好,还要看后面两个批次的教育搞得好不好,因为后面两个批次的教育对象离群众更近,群众看得更明,要做到“群众满意”也要下更大的功夫。这就是“行百里路者半九十”。

因此,我们大家要按照省委提出的“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确有实效”的要求,扎实抓好第一批次教育的整改提高工作,确保教育活动善始善终,教育成效实实在在。

一要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务之急是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取信于民。要针对党员和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项一项、一条一条逐一加以整改。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落实整改,建立审核制,实行承诺制,落实督办制,务必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党委要加强协调,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以解决。

二要认真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根据中央要求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一环。具体怎么测评,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中央要求,已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具体办法,抓好测评工作。首先要明确,不是为了测评而测评,也不是为了测评临时来做群众工作。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主要靠平时。当然,先进性教育活动也为做群众工作提供了好的载体和契机。其次要明确,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要求的事必须抓紧去做。特别是对于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一定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充分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的良好氛围,争取在第一批次教育活动结束之前,集中解决一批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利益的实际问题。第三要明确,建立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这是治本之策,必须付诸实践。只要做到了这几条,什么时候测评,怎样测评,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可以坦然以对,问心无愧。

三要认真总结和运用经验。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要求,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后,要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切实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第一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一次认真、系统的总结。总结要检查梳理,提炼经验,最终目的是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把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之举,及时探索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化的举措,努力从根本上防止存在问题出现反复。同时,还要总结第一批次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方法、宣传形式、活动载体、督查措施等,在后面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完善。

[摘自2005年6月14日在台州市调研时的讲话]

与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相比,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面临不少新的特点:一是党员队伍情况复杂,思想差异性大。由于从业领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就业状况不同,这一批次党员相互之间思想差异性较大。如何认真组织好他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是单位类别广泛,个性特征明显。参加这一批教育的对象个性特征十分明显,情况千差万别,分类指导的要求更高。三是难点问题相对集中,工作难度相对更大。基层党组织中组织设置不健全、组织生活不正常、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相对较多;困难企业、流动人员、失业党员等,也最直接地积聚在这个批次的诸多基层单位之中,使我们搞好思想教育发动和增强教育效果的难度明显增大。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开展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从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抓紧抓实教育活动。

1.要在进一步做好准备工作上下功夫。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是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的前提。在正式启动前,各地各单位要着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不充分的,不要急于启动。一是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状况,掌握本单位党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期望和要求,了解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等。二是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通过走访慰问,使基层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以积极的行动自觉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三是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理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专项工作。对这项工作,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已专门下发文件,进行了部署。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按照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双找”活动,采取发公开信、设公开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核实流动党员身份,办理和落实组织关系,保证教育活动覆盖全省所有应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力争使每个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动员部署大会,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作动员报告,讲清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安排、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具体要求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书记和工作骨干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2.要在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上下功夫。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面广,各地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实行分类指导比较难,但又必须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提高教育实效。为此,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动员阶段,重点要在培训对象、学习内容、组织方式上加强分类指导。比如,企业党员的学习,要多采取业余、小型、分散等多种形式;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学习,要采取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老党员的学习,要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灵活掌握。在分析评议阶段,重点要在评议要求上加强分类指导。比如,对乡镇机关,要从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促进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城市社区,要从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学校,要从促进师德校风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企业,要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党员意识,弘扬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方面提出要求。在整改提高阶段,重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加强分类指导。

3.要在进一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是否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城市社区、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乡镇机关、学校等单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会更多,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对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只有这样,先进性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各地各单位都要坚持把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把群众意见作为整改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呼声作为整改的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的第一标准,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做起,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组织党员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实际成效统一党员的思想,激发群众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从身边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得到实惠,在整体利益和具体利益相统一的实践中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从而切实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向心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不要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要追求场面上的轰轰烈烈,而要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4.要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我省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的基层党组织有4.6万多个,是第一批的1.5倍。教育活动中,各地各单位要着眼于实现“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要加大组建力度。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二要加大调整力度。对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党员教育管理,较难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各地各单位要着手作出适当调整。党员人数过多的,要适当调整;地域分布过广的,要适当划小;从业性质复杂的,要重新划分建立支部或内部建立党小组。调整后党组织的规模,要有利于组织学习,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进行评议,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三要加大整顿力度。对那些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无力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层党组织要进行集中整顿。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在党员中没有威信、群众意见较大的,要及时调整;缺位的,要及时配备;没有按规定配备班子成员的,要抓紧配齐配强;对因班子不团结等原因,影响整体战斗力的,上级党组织要找准问题症结,有目的地开展整顿。四是加大建制力度。进一步指导基层党组织着力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内各项工作制度,切实解决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等实际问题,为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5.要在进一步探索创新上下功夫。与第一批教育活动相比,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对象量大面广、情况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实际,探索创新。各地各单位都要在坚持中央和省委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的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不离上级的谱,唱活自己的戏”,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着眼于服务群众、促进工作,在全省开展“干在实处当先锋,走在前列促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互助帮扶”等各种活动,努力为党员在各行各业和各个岗位上展现先进性提供舞台。要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先进,通过运用典型引路等方法,推动面上工作。要注重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6.要在进一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上下功夫。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各项工作。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能脱离业务工作搞先进性教育活动,又不能以工作忙为由不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既要保证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又不使基层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找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放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安排,使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利契机,以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摘自2005年7月6日在省委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与第一、二批教育活动相比,这一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从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看,这一批次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龄总体偏大,生活困难的多,流动性、分散性、独立性相对较强;从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看,少数地方基层党组织工作基础薄弱,工作方法和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少数地方还面临缺场地、少经费的情况;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地域不同、周边产业结构不同、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风不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较明显,个别地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以及社会矛盾比较多。同时,从第一批和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看,农村群众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将更加关注,期望值更高更具体。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开展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务必充分认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真按照中央《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意见》和省委《第三批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借鉴和运用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正确把握工作要求,确保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顺利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主题先行,以惠民利民推动教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着眼于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我省一些地方的试点经验也证明,省委提出的“惠民先行、整改推动”的原则完全符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也完全符合“务求实效、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的要求。农村最大的惠民利民举措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要围绕这一主题,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明确本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平安建设、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出台惠民利民措施,发挥党员的带领和带头作用,让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展示先进性形象,让群众在实际利益中直观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参与、支持先进性教育的积极性。要结合元旦春节期间的走访活动,主动为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温暖”,看望慰问基层党员和干部,切实提高基层党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支持度、认同感。同时,行政村要结合换届后村“两委”履行创业承诺制,乡镇要结合第二批先进性教育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各级机关要结合先进性建设经常性工作,使各项惠民利民措施落实到位,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2.坚持上下联动,切实解决问题。这是衡量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各级党委要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以上级推动、下级主动的姿态,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能解决的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到一个村,至少要解决一至两个突出问题。从整体上说,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花大力气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把这项工作同落实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涉及“三农”问题的整改措施结合起来,务求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要采取具体的有效措施,积极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帮助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教育活动中,对村级组织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县(市、区)、乡镇(街道)要采取召开民情分析协调会、民情现场交办会等形式,进行认真分析,逐项研究,明确责任,合力解决。全省上下要广泛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各界把形势宣讲、政策法规、农技知识、文化娱乐、帮扶济困、医疗服务、公益建设等服务措施送到村,形成服务“三农”、共建新农村的强大声势,让党员受到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同时,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努力把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总之,要通过各方努力,切实解决问题,使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得到明显加强。

3.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分类指导。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体现简便、灵活、高效原则,无论是学习培训、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活动,还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等,都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顾及农村党员的实际水平。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利用冬季农闲、雨雪天、晚上以及农民工返乡的时间开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突出学习《党章》这个重点,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同时,还可组织党员学习一些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要把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教和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地要结合实际,组织编写一些适合农村党员特点,通俗易懂、简明实用的学习材料。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大集中与小集中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乡镇党委可以以大集中的方式作动员部署、形势宣讲、党课辅导;村党组织可以结合农村党员生产生活的特点采取小型化的集中方式组织学习,也可以通过党小组、学习中心户、家庭教育联系点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同时,要引导农村党员因地制宜抓好自学,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教育手段上,要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开展农村党员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使农村党员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建章立制和落实整改措施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整个教育活动都必须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防止形式主义,不得增加农民负担。

4.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把握好政策。越是到农村基层,遇到的问题会越具体,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意把握好政策。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广大党员自觉学习、自觉剖析、自觉整改、自觉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工作,多做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教育引导党员珍惜和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要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涉及农村宗族、宗教、宗派、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民主选举等方面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稳妥处理。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立足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中央已经明确,这次教育活动中不单独搞一个组织处理阶段,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认真做好教育帮助工作;对经教育仍不改正、不符合条件的党员,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对违纪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开门搞教育。进一步做好“落实三真、关爱基层”工作,对基层党员干部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更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进步。

5.坚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工作特色。各地要在坚持中央和省委有关原则要求的前提下,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规定动作”抓到位,使“自选动作”创特色。要着眼于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努力为党员在各行各业和各个岗位上展现先进性提供舞台。农村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党员建新功、支部创新业”主题实践活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带头带动带领的作用,当前特别要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斗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坚持“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这次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同时,又是岁末年初,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各地要妥善处理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农村生产工作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相互促进,以农村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在时间进度、形式内容等的安排上,既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统一要求,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又要给村党组织从本村实际出发、进行自主安排,留出一定的空间。

[摘自2005年12月6日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