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第13章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倡议。近七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新时代实现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筑梦空间,为构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古丝绸之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社会高度认知认可的文化价值符号。千百年来,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历史潮流的延续,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国际形势的科学研判,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一、为古丝绸之路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周易》有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是历史镌刻着的探索人类和平交往的见证,一代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交流合作的桥梁,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古丝绸之路是多元文化相互开放被对方接受的融合进程,是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古丝绸之路是世界经济交流的主干道和世界思想交流的集散地,是沿线人民在悦耳的驼铃中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人文交往和经贸交易,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当今世界,全球挑战此起彼伏,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切和强烈愿望。“智者顺势而谋”,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时代潮流,找准方位,把握规律,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当今时代的新内涵,使其焕发出新生机,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又面向未来,中国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让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真诚表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1]共建“一带一路”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它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积极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

二、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明方向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得出的精辟论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通过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走向进行深刻思考,凭借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全球视野作出科学抉择,给出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意识,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同发展为方向、以和平发展为底色、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契合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问题的应势之举,是汲取历史经验、面向未来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的责任担当,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筑梦空间

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时指出,“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之间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历史性交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因素。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我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关期、国际竞争加剧的敏感期。如何破解发展难题,顺利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完成经济转型升级,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形势,时代气息浓郁,目标导向鲜明,为开创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路径,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各国民族和平繁荣的世界梦紧密相连,为在国际风云激荡之时腾飞的中国大鹏插上了两只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将我国对外开放置于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不仅深入指导我国对外开放,而且昭示引领世界各国共同开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构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创新理论。

一、新时代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思想旗帜

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剖析时代大势、总揽发展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事业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自觉,是新时代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宏伟事业的思想根基。

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寻求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以开放为名实则剥削、掠夺其他国家资源的行为,创造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理论源于实践,又进一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将开放在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和水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源于历史实践的理论结晶,深刻回答了我国与世界发展联系的时代之问,又进一步指导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的实践,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实践的理论精髓。新时代推动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将中国命运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这是基于我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也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世界人民愿望的时代要求。

二、全面优化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动力源泉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存在失衡现象,东部沿海交通便利、资金技术密集,已经跻身发达板块行列;中西部地区受制于自然状况、交通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因素发展滞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内生增长动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将西部沿边地区从开放“末梢”转变为“前沿”的发展机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区域内生增长动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加强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协调协同发展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充分挖掘国内各地区的开放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畅通国际和区际联系,释放各地区在开放型经济中的发展潜力,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形成“1+1>2”的区域协同效应,同时推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经济轴带,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指引

当前,我国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但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社会主义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外开放新理念,为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更好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有力指导提升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带动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也有力推动企业积极走出去,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战略空间,更重要的是有力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而为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力。

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其中制度型开放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双向开放、推动商品和要素双向流动的同时,也通过主动开展国际国内规则与制度对接,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融入中国标准与中国元素,推动我国制度型开放朝着更加有助于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公平和公正、更加有利于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制度型开放水平,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全球近200个国家、约70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人类社会又向何处去?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创新还是守旧,是共赢还是零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主张,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是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方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为应对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增添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贡献了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产品,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为人类和平发展、共享发展、包容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的可供选择的经济合作方案,成为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民族、国家、意识形态造福于人类的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思想,通过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出更高视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思想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和崭新思想境界,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为人类未来提供全新视角;成为连接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情感纽带,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绘就了人类更加文明和美好的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方案、描绘了蓝图。

二、应对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等重大问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以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倡导国际社会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由理念到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推动解决各国普遍面临的“四大赤字”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鲜明导向,推动实现全球治理、全球安全、全球发展联动,解决长期以来单一治理成效不彰的困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坚持多元文化共存,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弘扬正确义利观,积极同各国开展实质性对接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成为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能、创造了新繁荣。

三、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时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6]同时,全球经济版图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日益崛起,其发展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发达国家维护优势地位和发展中国家争取自身权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顺应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期我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包容性的治理秩序,坚持普惠共赢,致力于打造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型合作平台,顺应了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有效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更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顺应了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让沿线国家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不同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沿线国家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创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动力、扩大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宏伟倡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植根于伟大实践,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挥毫谋篇布局大写意

实践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鲜活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前人积累的精神财富,密切结合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提出了具有强大创造力的思想建树,对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进行谋划部署,为绘制谋篇布局大写意点睛注魂。

着眼经济全球化下错综复杂的国际新形势,结合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新需要,回应沿线发展中国家发展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挥毫“一带一路”大写意,为共建“一带一路”立意、绘形、赋神。立意是为古老丝路启新篇,一陆一海,千年丝路交织古与今,曾经的驼铃换作汽笛,不变的是互利与共赢、善意与友谊,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而非一枝独秀的小利。绘形是完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大力宣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专门召开座谈会、组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系列重要部署。赋神是倡导美美与共、大道同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大道。“一带一路”建设积厚成势,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朋友、共襄大计,挥洒出气势磅礴的“一带一路”大写意。

从全局着眼、绘制谋篇布局大写意,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自然和社会客观存在出发,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解决最迫切最主要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独行快,众行远。习近平总书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擘画宏伟蓝图,携手各方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地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二、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7]

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时代性的亮丽底色。马克思主义以科学地反映时代主要特征、揭示时代发展方向、回答时代课题为己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阶段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洞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转化,准确把握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发展大势;深入总结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丰富实践经验,是对共建“一带一路”本质和规律认识实现进一步的深化;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由量变积累产生质变飞跃的新发展阶段的更高目标。

三、指导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提炼新鲜经验、完善升华理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的一次又一次发展和飞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性,表现在它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和全球治理理论体系,也表现在它自身理论内容和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将为指导国际合作提供不竭动力。理论的魅力在于能够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永葆科学青春,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展示了它与其他倡议的区别,吸引各国广为参与的正是它所具有的突出发展性。

当前,有利的因素集聚发展,不利因素也暗流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把握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理念,成为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指路明灯。共商共建共享是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绿色、廉洁是必须坚持的理念,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是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综合性、深层次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了广泛深刻影响,给“一带一路”带来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互信,强化了各国命运与共的合作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2020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把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8],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2]《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

[3]《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10月29日),《求是》2016年第1期。

[4]《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强调 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人民日报》2015年9月16日。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6]《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26日。

[7]《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8]《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6月19日。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增添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贡献了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产品,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为人类和平发展、共享发展、包容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的可供选择的经济合作方案,成为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民族、国家、意识形态造福于人类的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思想,通过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出更高视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思想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和崭新思想境界,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为人类未来提供全新视角;成为连接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情感纽带,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绘就了人类更加文明和美好的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方案、描绘了蓝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