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 第7章

一、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一章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能源变革调整大趋势,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就能源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新时代做好能源改革发展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1]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一、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国家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通过共同努力,不断促进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现代化进程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能源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产业,在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上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显著。

二、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

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官”。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认识到能源工业对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煤炭勘探开发力度,发展电力产业,全面支撑我国现代工业体系构建。葛洲坝、三峡等重大水电工程陆续建成,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全面保障了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基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依托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建设了一批油气生产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形成完整的能源产业体系,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建设“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纪性工程,形成跨区输送能源、优化资源配置的格局,有效支撑了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能源战略储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定心丸”。能源战略储备对国家发展、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做好能源战略储备,就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坦然地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能源风险挑战。21世纪以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加快布局建设,能源生产能力和科技能力水平不断增强,能源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问题处置能力切实提高,夯实了现代化建设基础,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能力。

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离不开能源体系的现代化。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将为实现我国2035年奋斗目标和21世纪中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清洁动力。

三、能源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3]

保障能源服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2019年底,全国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党中央提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其中“六保”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煤电油气重点供应,保障居民用能需求。

能源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碧水蓝天和能源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4]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5]破除部分地方产业布局偏乱、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等问题制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必须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优化能源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距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有很大改进提升空间。我国生态环境赤字相当大程度是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大、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的。煤炭是我国的主力能源,煤炭大规模开发造成大面积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导致地下水、耕地资源破坏,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煤炭消费也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有害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PM2.5污染是近年来各方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用油。在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必须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

要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把清洁能源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壮大国家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二、提升能源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形象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能源低效利用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的巨大挑战。敞开口子消费能源,不仅我国资源、环境不可承受,全球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资源,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

提升能源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既能节约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三、树立节能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7]

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2019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7%和7.0%。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加。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之一。

全社会节能理念比较薄弱,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政策措施,但浪费能源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装修装饰追求豪华,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产品过度包装等,造成消费需求的不合理增长,加剧能源供应紧张,加重环境污染,助长不良社会风气,其根源在于节能的理念仍未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绝非小事,因为它不仅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树立节能理念,全方位抓好节能工作,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重视能源利用的系统效率,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强化建筑、交通节能,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8]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全球正在酝酿一场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发展将成为此轮科技革命在能源领域的集中体现。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发展,不仅将彻底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和能源供需格局,更将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

一、能源技术革命引发人类科技文明历次跃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无不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能源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专栏1-1

历次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点是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煤炭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能源。蒸汽机应用到纺织业,提高了纺织业的效率和产量;蒸汽机应用到运输业,载重上千吨的火车开始在陆地上穿越,载重上万吨的轮船开始在大洋中横渡;蒸汽机应用到矿山开采业,降低了人类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昼夜不停、连续开采;蒸汽机应用到金属冶炼上,大型鼓风机开始使用,煤炭成为冶炼的主要燃料;蒸汽机应用到机械制造上,可以制造出更复杂、更精密的工具。伴随蒸汽机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1861年,英国的煤炭年产量已经超过5 000万吨。煤炭的广泛利用,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成为18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普及,石油和电力得到大规模使用。随着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也暴露出来。蒸汽机非常笨重,机械效率不足10%,能源的消耗又很大,为了追求更高的机械效率,内燃机被发明并不断完善。1876年德国人奥托发明了汽油发动机(效率为28%),1892年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4%)。内燃机的发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再次引发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大变革,使人类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汽车、坦克、装甲车、飞机、拖拉机、轮船等大都采用内燃机,这就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又一重要能源。与此同时,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在这前后,电报、电影、电视、电梯、电扇、冰箱等也相继被发明出来。在工业技术上,电解、电焊、电镀等新工艺开始广泛运用,从而引发又一轮技术革新的浪潮。1913年,全世界的年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新能源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科技重大突破已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产业格局和组织形态。在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带动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本质性变革,沟通的便捷、交流的畅通、知识的互联使得人类创造技术、开发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而技术的勃兴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影响将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能源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将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能源科技革命造就了现代文明。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其中能源科技创新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人类通过获取能源、资源、空间,享受自然生态服务来获得利益并影响自然;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空间供给有限和生态环境恶化限制了人类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原始和谐到打破和谐,再到实现新的和谐,也是从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低碳(无碳)发展,到工业文明的不可持续的高碳发展,再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的低碳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过程,低碳已经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现已进入生态文明的创建阶段。

二、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创新将再次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10]

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对能源系统的全面改造,将重塑能源供需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能源系统日益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属性。在以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和“云大物移智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简称)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日益融合的背景下,能源系统生产关系将逐渐发生变化。能源数字经济将推动能源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变,能源数字经济将形成一种新的颠覆力量。当今全球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已初露端倪,它将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以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主要标志,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全新能源时代。

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创新将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得益于新能源和信息的融合发展,能源供需两侧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能源系统的运行通过实时监控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变得愈加“扁平”和透明。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数字技术成熟应用的基础上,能源“产消者”逐渐从虚拟走向现实。分布式能源可以快速灵活转化,根据系统中的能源价格和自身用能需求,自主选择参与的形式和角色。随着分布式可再生电力加快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数据中心、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新的电力利用方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规模、范围和方式不断扩大,人们的用能方式、习惯都将出现重大转变。在能源需求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向工业与交通等终端部门渗透,分布式燃气与光伏、热泵及储能、工业余热与城市供暖等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将催生能源行业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进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新能源和信息融合发展是带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11]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我们要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韧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尊重、保护、鼓励创新。要坚持国际创新合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全球新能源和信息融合发展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带来巨大战略机遇。我国能源产业存在传统能源产能结构性过剩、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多重瓶颈、能源清洁替代任务艰巨、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较低、适应能源转型变革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未来,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第四代核电等技术有望突破,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将更好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系统转换效率,同时为现有传统能源产业、企业转型“赋能”。

能源产业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创新驱动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能源资源版图和全球产业格局。因此,未来应加快推进新能源与信息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能源产业,使之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就属于新能源和信息融合发展,并对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形成经济新增长点的典型案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12]

一、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既面临着以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为主的传统不安全因素的挑战,更面临着经济领域、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主义、网络攻击、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分紧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经济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依托和基石,决定了一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地位和角色作用。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资源是经济活动的根本保障,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贡献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石油、水、耕地等资源危机层出不穷,围绕战略性资源的国际争夺愈演愈烈,并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深刻认识,各国都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美国是最早把能源安全作为其国家安全优先领域的国家,2019年美国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已经高达7亿桶。欧盟自成立以来长期高度关注油气供应安全和稳定,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保障其油气管道和贸易渠道畅通,并大力推动油气资源来源多元化和能源品种多元化发展。日本能源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始终把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和治理结构变革来保障能源安全,在提高资源自给率的同时注重提高能源技术自给率,以确保日本能源选择的多样性。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也将国内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油气资源出口安全作为能源安全的重点,给予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将确保能源安全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做法。

二、能源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和地区冲突的导火索

能源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是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能源安全对每一个大国都尤为重要。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任何外界力量想获得对波斯湾地区控制权的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生存利益的挑战,将受到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任何必要措施的反击。”欧盟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一直在实施更加积极的油气进口多元化政策。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增加对欧洲出口天然气的管道项目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并不断采取遏制措施,同时拉拢和分化欧洲一些国家。为应对美欧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制裁,俄罗斯对内确保其能源产业稳定运行,对外打破美国等对俄罗斯国际能源市场的围堵,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外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增加俄罗斯国内的天然气供应和出口,进一步挖掘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潜力等。在与美欧的经济和能源博弈中,俄罗斯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发挥科技潜力和创建自己的先进生产体系的紧迫性,提出要继续努力减少燃料和能源部门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促进自主创新。

能源是地缘政治的焦点。大国在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方面的博弈及其能源外交政策,不断引起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引发地区冲突,已成为全球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冷战结束以来,发生在中东北美地区、苏联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地区冲突,都有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权益控制与争夺的影子,有些地区冲突还直接由能源地缘政治问题或者能源市场博弈等争执而起。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格鲁吉亚的地区冲突和紧张关系,就有强烈的能源因素和背景。波斯湾和中东地区发生了劫持油轮事件和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一度把这一地区推向了地区大规模冲突的边缘。2018年以来,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出口进行禁运限制,对与伊朗有石油贸易的国家和公司进行制裁,加剧了中东特别是波斯湾地区的紧张趋势。类似的事情也在委内瑞拉等南美地区上演,加剧了南美国家的地区冲突风险。

三、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我国的能源供需环境和能源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供需的环境看,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自给自足、自我封闭式的供需平衡,到了现在需要更多依靠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实现供需平衡的阶段;从安全环境看,我国已经从过去基本没有多少能源安全忧虑,到了现在需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博弈中保障能源安全的阶段。

我国能源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可能带来很多全局性影响。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我国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日趋复杂。全球能源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能源供求、能源价格、能源技术和能源地缘政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美国依托“能源新现实主义”已初步实现“能源独立”,增强了全球战略腾挪能力;中东局势不稳,美国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事件发酵,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际油气市场供求前景存在诸多变数,给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美国“能源独立”已经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美国与伊朗对抗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均会增加我国能源安全风险。我国需要谨慎应对,预防各种突发情形发生,确保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以能源供应安全为主要出发点的传统能源安全观开始逐渐向着综合能源安全观的方向发展,能源安全已从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经济问题,成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国家战略问题,同时也成为关乎国际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国际战略问题。尽管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尚未出现无法应对的重大安全隐患,但是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有可能导致我国面临更大的能源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从全局和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各种情形下能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并从战术层面详细谋划、妥善应对,降低突发事件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的冲击。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2]《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人民日报》2018年3月6日。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 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 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2日。

[4]《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民日报》2017年5月28日。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民日报》2017年5月28日。

[8]《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9]《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10]《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1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1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一、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国家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通过共同努力,不断促进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现代化进程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能源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产业,在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上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显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