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 第84章

四、政策支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

第四章 今后一段时期投资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造成了较大冲击。今后一段时期,投资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政策支持和强大国内市场支撑下,投资增长将有望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疫情发展等因素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长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强大国内市场支撑未来投资增长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万亿元,约为5.96万亿美元,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电子商务领域零售交易额占全球交易总额的40%以上。我国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0%降到2019年的28.2%。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未来城乡消费升级将形成多个波次,持续向前推进,形成消费需求增长的持久动力。汽车及车后服务、高端定制化家电家居和家装、城市生活服务、“5G+人工智能商用场景”等新消费经济带来消费产品结构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将对投资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二、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投资需求旺盛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将不同的区域板块和重要轴带相结合,推动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增长极。既抓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及人口的承载,突出这些大城市群的承载能力;又抓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这些战略在未来都将持续推进,显著增强各地区的发展活力,形成协同发展、多点支撑的投资新格局。

三、县城和城市群、都市圈投资增长加快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这就为县城加快投资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12个城市群依靠不到1/5的国土面积,聚集了我国人口总量的六成,贡献了经济总量的八成。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一体化程度更高,是一种体现分工协作、生产要素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形态,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除了个别超大城市,其他城市都要放开落户限制,既包括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也包括重庆、成都、武汉等特大城市,同时还包括济南、长春、大连等广大Ⅰ型大城市。城镇化过去、现在、未来都为投资稳定增长创造着动力源泉。

四、政策支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

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安排6 000亿元,比上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增加1.6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其中一部分转给地方用于补短板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 000亿元。政府投资还将发挥杠杆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的跟进。

五、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3—2019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到20.1%。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民间投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存量更新逐步成为企业投资的重点。同时,企业也同步加大对环保改造、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的投入。特别是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传统行业,加大设备更新力度。近年来,制造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比重稳步上升。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的潜在力量。自2019年正式启动5G商用以来,全国开通5G基站数量快速增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基站建设投资大幅增加。近年来数据中心规模年均增速也处于较高水平。

六、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投资意愿下降。但是,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从宏观经济情况看,我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有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从投资机会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点领域仍有较大投资需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越来越迫切,研发和软件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潜力大,这都为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疫情应对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疫情应对在我国生物医药、公共卫生、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遇。一些技术雄厚的制造业企业,抓住了疫情带来的“机会窗口”,做出前瞻性的投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由此创造出了新的投资需求。企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推进少人化和柔性生产,人工智能、AI技术等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会逐步深入,无人化、自动化进程加快;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重视对B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实际应用;积极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智能服务,制造业服务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将更加广泛。显而易见,疫情带来了远程、无人、在线等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给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带来了新的希望。

八、加快改革形成强大投资动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述改革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破除阻碍投资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我国成为外资的避风港

我国抗疫成效显著,经济稳定恢复,努力保持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已成为国际投资的避风港。贝莱德、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称我国为“全球资产避风港”,并先后加大了在华的资产配置。根据美国商会3月上旬的一项调查结果,84%的受访者没有计划因疫情而将生产或运营转移到中国境外。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在于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价格优势、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便利的融资环境、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日益提升的创新能力、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努力打造高标准的营商环境等。我国有效控制疫情,展现出强大执行力,证明我国可以很好地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稳定和安全的保障。

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应对疫情,我国稳外资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2020年3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稳外资11条”,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的力度、落实负面清单等5个方面做好服务;4月1日,商务部提出全力支持外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24条措施。2020年5月出台的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也将大开发放置于突出重要的地位,努力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从而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上述举措有助于加快构筑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增强外商长期在我国投资的信心,让外商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面临较大压力。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处历史低位,对整体投资贡献有所减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出现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由高位稳步回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投融资渠道收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难以落实,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加大,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制造业投资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尽管疫情后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逐步加快,制造业景气有所提升。但是,国内外需求不足,汽车消费不稳,计算机通信行业受到出口影响等,造成制造业投资整体需求有所下降。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有所上涨,导致制造业利润下降。需求不足和利润滑坡,削弱了制造业投资意愿,后续走势还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民间投资增长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没有根本缓解,企业成本较高,是制约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定障碍。这些因素叠加,使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力度有待加大。土地供给有限,一些项目因缺乏用地指标或用地手续办理时间过长,无法按时开工。砂石等原材料开发管控约束加强。能耗指标短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调整困难,使项目落地实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仍存在一定影响。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取得重大成果,但国外疫情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导致市场预期不稳、企业订单减少、定向支出不减、销售回款减少等问题交织,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协同,企业面临较大市场风险,扩大投资意愿不强。同时,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刚性支出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较大,用于项目建设的政府投资支出受到一定影响。

四、政策支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

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安排6 000亿元,比上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增加1.6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其中一部分转给地方用于补短板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 000亿元。政府投资还将发挥杠杆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的跟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