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第18章

二、深刻认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由党内政治文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也是由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是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需要。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年1月,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在中央国家机关,从2013年到2016年,4年时间内共查处1131人。从这些人违纪违法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存在不良政治文化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几种表现: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精神迷失。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把理想信念当口号喊,信仰迷茫,精神空虚。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遥不可及,丧失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一些地方政治文化建设弱化、缺失,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出现了窝案和系统式、塌方式腐败。比如,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涉案金额达1.1亿元,涉及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市人大代表、68名大会工作人员。2013年1月,辽宁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的102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45名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拉票贿选;61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23名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二是一些低俗、错误、腐朽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虚无主义在党内沉渣泛起。一些党员干部迷信所谓的潜规则,认为“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一些党员干部痴迷关系学,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一些党员干部醉心于权谋术、厚黑学,“不读马列读厚黑”。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制,把主管的部门或单位当成“家天下”。有的领导干部不信理想信方术,不信马列信鬼神,不敬畏人民敬畏“大师”,对鬼神、风水已经到了相当痴迷的程度。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入狱后称,项目每次开工竣工都要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素来烧香拜佛,家里供奉着神像,甚至请“大师”王林作法帮他渡过贪腐关。另外,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从社会侵蚀到党内,一些党员干部头顶着共产党员的神圣称号,却放肆地攻击丑化党的领袖人物,有的还把虚无化党史、军史的谬论夹杂在学术研究之中,公然利用报刊、网络、讲坛等发表错误观点。一些党员干部盲听盲信这些错误观点,在微信、聚会等场合散布传播、推波助澜。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平淡化、庸俗化现象严重。有的以游玩娱乐活动代替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热衷于讲段子、发牢骚。有的针对性不强,或者混同于业务工作会议,或者照本宣科、走过场。

有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严肃不认真,流行“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以上这些不良政治文化现象,如果不加制止、不予清除,必将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腐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据人民网抽样统计,84%的网民表示,这些低俗、落后、腐朽的党内政治文化现象,会损害主流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感,使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崩溃,产生极度恶劣的人文环境,最终影响到经济、政治及文化体制。

(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从治标向治本转换,处在标本兼治的节点上,迫切需要拓展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各项建设,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体有三:一是要将党内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各项建设。古人讲,“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民风民俗的教化,会影响到人民的精神,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风俗教化,是关乎党的事业发展兴衰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党内文化建设实际上已经破题,并渗透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党内文化建设这一深层次、基础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党内文化建设融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引导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坚持和弘扬党的政治文化、组织文化、作风文化和纪律文化,坚定政党自信,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我们强调的不想腐,侧重于教育和引导,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必须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以文化人”,构建思想文化防线。在这方面,可谓殷鉴不远、教训深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共深刻反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原因,认为主要包括:没有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党员干部纯洁性,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倾向和蜕变,见风使舵、追求名利、钻营投机、小圈子之风盛行;党员领导干部脱离普通党员,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缺乏党员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机制。可以说,正是忽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造成了政治生态恶化,使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成为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警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要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党内法规制度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制定或修订党内法规50多部,占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多。党内法规扎根于政治文化土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党内法规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内化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道德信条,从价值观层面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比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2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基本规范。这些基本规范只有融入党员干部的意识观念层面,才能真正入脑入心、长期发挥作用。

(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引领带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当前,我们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示范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来说:一是要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又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内涵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习近平同志继承发扬“民惟邦本”“民为贵”的民本传统,在2007年先后写了《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三篇文章,将民本思想发展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今天,我们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比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既吹响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也传递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信息。二是要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激活革命文化之源。“水无源必竭”,“澄其源者流清”。无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还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这些在革命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红色基因,都是当前共产党人塑魂铸魄不可或缺的精气神、主心骨。这些光荣传统、红色基因不能丢、不能变,要不断重温、探本求源,从中汲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使革命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三是要发挥优秀政治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古人讲,“风行草偃,其势必然。”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政治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党内政治生态,而且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主流价值具有引领功能和示范效应。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就会辐射带动全社会认同和支持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模范践行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蔚然成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