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开启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文集 > 第89章

二、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二、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文化的兴盛奠基于对已有文化创造的扬弃。中华民族有文化的辉煌史,也有文化的落伍史。对待我们的文化史,有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的自我眷恋者,也有贬抑责难而全盘否定的自我批判者。二者都背离了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习近平同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持的态度。他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加大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正面宣传的力度,“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有“骨气”方有精神的支柱,方可百折不挠、刚健有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有“底气”方能自信自觉、从容不迫。“骨气”与“底气”相互蕴化,但都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骨气”与“底气”论,生动传神地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尊重传统,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古为今用,实现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