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开启新征程的科学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文集 > 第73章

四、从改革开放35年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去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成败得失

四、从改革开放35年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去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成败得失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攀登过程,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对于毛泽东探索中的成败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提法,那就是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认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既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又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在世界“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他那个时代,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可以走出不同于别国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想改变而是想维护传统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对传统社会主义目标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初步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找到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站在改革开放35年来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高度上,去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成败得失,不能看出,改革开放前毛泽东领导的探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除了主观的原因之外,还有客观的原因,特别是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去加以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人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条件去创造历史、改变历史,而只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活动,哪怕是像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也概莫能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总之,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着眼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业史,对如何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全面的阐述,是科学对待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它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把握正确方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