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56章

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汲取智慧

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汲取智慧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呼唤中华思想史的创新研究。思想是对历史与实践的深刻把握、理论反映和精神传承。人类思想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一致,人类思想史是人类历史的记忆与精粹。学习历史理应学习思想史,研究历史必须研究思想史。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基础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思想,难以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难以全面把握当代中华民族的初心、抱负和梦想,难以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

习近平总书记接任历史重担,继承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中国历史及其优秀传统思想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正确立场和基本原则。他认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2],“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3];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4],“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6]。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基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7]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隔断与世界优秀思想的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取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内在价值,为学习研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作出了光辉典范。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灵魂。

思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丢掉了思想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民族是立不住、发展不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之所以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优秀传统思想,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魂”一直延绵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维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务必珍视。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纵览历史,深情地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8]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所倡导的大一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内在动力。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思想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思想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提炼出了许多安邦济世、治国理政的优秀思想。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他指出,这些“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0]。这些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执好政,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要解决今日中国和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今天创造和发展的思想智慧,而且需要运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思想智慧,使之造福中国、造福人类。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

中华传统思想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素以道德教化为特色而闻名于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1]他进而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2]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必须确立反映全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3]他如数家珍,列举了“民惟邦本”,“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扶贫济困”,“爱国爱民”等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也是从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等理念中提炼、改造而来。他认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第五,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营养。

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4]马克思主义是解救中国、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马克思主义如果不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汲取养分、汲取精华,就会变成形而上的空中楼阁,在中国的大地上发挥不了现实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同时也是“流”。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养料,它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譬如,毛泽东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取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为优秀传统思想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学习研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理出一条清晰、明确的脉络和主线,挖掘出中华思想的精华,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创造性结合、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因此,学习研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一是要贯通古今。无论从时间断限还是从思想脉络来看,都要上溯远古,下迄党的十九大,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思想挖掘总结、提炼集成起来,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开创未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为世界文明和人类智识的提升作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奉献。

二是既要挖掘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又要融合会通外来先进思想。要深入探寻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宝藏,同时注意中华思想对优秀外来思想的吸收融合,从中国和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精髓内核,探索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内在精神,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不断注入精神力量。

三是明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从中华文明历史变迁的角度,审视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思想发展轨迹,从学理上牢固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思想史上的地位,弘扬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先进思想,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指出:“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研究已经渐渐抵近中华优秀思想的核心,开始向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内核发起攻坚探索,希冀发掘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提炼出中华优秀思想的精神标识。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将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这是一项艰巨的学术任务,必须拿出跨越古今的气魄、百炼成钢的毅力、玉汝于成的精神,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连续性与广阔性的同时,充分注意世界先进思想与中华传统优秀思想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优秀思想的对接,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找到中华传统优秀思想的原始基因和发展动力,进而在服务国家和民族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奉献于世界的进程中,凸显中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伟大意义。

如何对待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思想,近代中国以来存在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把传统思想看作一团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另一种是固守传统思想不分精华与糟粕的文化保守主义。这都是不对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坚持辩证取舍、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和科学态度。他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5]“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6]因为中华传统思想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和民众认识水平的局限、制约和影响,难免夹杂一些陈旧过时或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天不能简单地照套照用。必须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厘清哪些是应该吸取的精华,哪些是必须剔除的糟粕;同时立足新的实践,对优秀传统思想作出合乎逻辑的新阐释,为优秀传统思想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要实现学习研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初衷,作出经得起历史与时代检验的成功之作,就要经历恩格斯所说的痛苦的“脱毛”过程。“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学习研究和继承,既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机遇,更要主动回应时代关切,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思想自信,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紫荆》2019年2月)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4]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6]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6页。

[7]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页。

[9]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6页。

[10]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页。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页。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0页。

[14]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3—1514页。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