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 第5章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为回答时代之问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科学分析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而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在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深刻认识这个大变局,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在大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世界大变局的首要动向,是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回顾历史,今天的世界格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秩序逐步演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阵营领袖和世界秩序主导者。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后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全球秩序不断重构,美国逐步实现独霸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国际格局呈现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百多年来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当今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这是引起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因素。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又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领域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态正在经历新的重大变化,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变得更加突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深刻影响着各国力量的消长兴衰。

在当今世界大变局中,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显得尤为突出。世界在一战结束百年之际步入大国战略竞争时代,地缘战略之争,高科技之争,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疆域”之争、国际规制主导权之争、国家治理模式之争等全面展开。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体系面临新的挑战。信息化进程重塑各国社会政治生态,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扩大,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蔓延,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都处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世界对新的全球架构的期待变得越来越迫切。

中国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格局变化中一个决定性因素,成为世界巨大不确定性中的重要稳定性力量。

当此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际,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在变。世界应该何去何从?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如何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大变局而来的时代之问,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科学回答。习近平同志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高度,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浩荡的脉动,深刻分析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围绕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给世界的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二)当今中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

当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国发展步入近代以来的最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今日之中国,早已告别了积贫积弱的时代,也早已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国家整体上进入了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毫无疑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的社会变革是历史性的,我国的发展成就是历史性的,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而道远。还要看到,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也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加突出,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样的时代特点,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更进一步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时代也是我国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同样前所未有。许多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纷至沓来,而其他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在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再次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面对这样的任务、挑战、考验,中国的改革需要“涉深水”和“闯险滩”,需要跨越众说纷纭的“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需要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等各种重大风险,这些无疑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和智慧。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举旗定向、照亮前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和新贡献的思想指南和精神武器。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

“赶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到西柏坡调研,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确面临新的“赶考”。作为一个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能不能始终保持与担负的执政兴国使命相一致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0多年光辉历程。党员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党的干部队伍出现结构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生的干部逐渐退出领导岗位,20世纪60年代乃至70年代出生的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干部队伍的这种新老交替,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保证了党的蓬勃生机活力。但也要看到,广大中青年干部普遍缺乏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历练,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能不能具有相应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是有待解决好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已经并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这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时代“赶考”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勇于开展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所在。但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员干部难以受到监督,队伍管理缺位、不到位情况多有存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不正、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失范、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甚至违纪违法攫取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全党进行新的“赶考”,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付出艰巨努力,推动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总结和思想结晶,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觉和高超能力。

注释

[1]《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