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34章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着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着眼于“教好”“学好”和“管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这就是说,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重点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有教无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注重因材施教。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重学思结合。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要注重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我国有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情况非常复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事业,必须针对学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1]目前,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改革的硬骨头,诸如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教育权责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教育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等。有针对性地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出发,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加快转变职能,尊重教育规律,以为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为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要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放给学校,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要督促基层和学校完善办学制度,强化从严治校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要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学校活力。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办学体制改革以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才能激发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活力。要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学校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改革与依法治教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事关全局,不仅要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必须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关系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更关系改革的成果能否巩固和持久。依法治教要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合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支持和监督教育发展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和监督体系。

3.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习语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论文,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2]要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改变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简单化做法。要坚决改变以升学率奖优罚劣的做法,坚决破除把升学率与各种资源分配挂钩的行为。要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使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突破口。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大计,是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上看,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同时也存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择校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要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在充分论证、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全面总结已有试点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注释: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74页。

[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72—47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