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 > 第13章

第十章 坚持党管人才,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

第十章 坚持党管人才,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治上关怀院士、工作上支持院士、生活上关心院士,当好“后勤部长”。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保障,让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好建功立业。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真正调动一切人才的智慧和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保证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2016年5月,习近平针对《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出重要批示时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1]这就指出了党领导人才工作的必然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国家,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国家;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回顾党的历史,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人才、重视知识分子,党中央尊重关爱知识分子的传统一脉相承,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才能充分施展。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这一论断,并亲自为中央起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采纳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建议,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3],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并自告奋勇主管科技教育工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反复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管好用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强调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广大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起着高端引领作用,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在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演讲中指出,工程科技人才队伍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他还对教师、文艺工作者、留学归国人员、职业技术人才、工人、青年等各类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要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4]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习近平对各类人才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他固本强基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广纳天下英才的宽广胸怀。有了人才,神舟才能飞天,蛟龙才能入海;有了人才,青藏铁路才能在高原冻土上蜿蜒;有了人才,才有养活无数人的超级水稻;有了人才,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关键是有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当前,我们党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激发起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各类人才的共同参与,我们党描绘的美好前景才会变为现实。

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制度体系。其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我们党和国家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组织动员、决策执行和危机应对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党管人才,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优势。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596工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组织的大科学工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有研究发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把各类人才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好作用。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把各类人才团结、组织和凝聚起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党管人才体现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习近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的优越性,就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等各方面显示出真正的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管人才之路和党管人才格局。从总体目标上,党管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从核心任务上,党管人才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人才优先发展问题,运用党拥有的强大资源整合力、统筹协调力、组织动员力和决策执行力,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从领导方式上,党管人才坚持牵头抓总,形成党、政、企、事、群各方面协同开发的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从政治责任上,党管人才动员全社会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依法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可以说,党管人才,既是对人才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人才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管人才是破解人才发展难题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对人才问题,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洞察得深刻而透彻。他指出,总体上我国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6]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了我国创新人才缺乏的严峻局面,这恰恰也是党管人才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问题导向,才能破解这个难题,通过把握方向、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应当看到,在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还没有真正落实,党委领导班子对人才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没有很好建立;党管人才的合力及工作的联动性、协调性还不够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与分工协作尚未形成一体化关系;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人才事业发展的要求,阻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很好地破除,嫉才、妒才、贬才、压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党管人才,就是要立足新时期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更新人才观念,加强分类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党管人才规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有效解决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调动各方面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党执政兴国的制度安排。2003年,党管人才原则在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正式确立。后来,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和党章。2012年,中央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管宏观主要是坚持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始终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根本任务加以推进;管政策是指统筹重大人才政策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管协调是指通过加强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形成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管服务是指关心爱护人才,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等,这些论述包含了党管人才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党管人才的内涵。

坚持政治引领,把握人才发展正确方向。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使更多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这些论述,赋予党管人才新的内涵,把党管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党管人才,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这涉及人才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还包括解决人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加强政治引领,最终目标就是把各类人才聚集在党的旗帜之下,使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聪明才智。这些年来,我国人才的利益诉求和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人才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面对人们价值取向复杂多样的态势,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至关重要。如果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不能树立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意识,不能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不具有防范西方发达国家和平演变的警觉,就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力量。在这方面,历史有深刻教训。在苏联解体、苏共亡党过程中,一些人思想发生偏离、分化,最先掉转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苏共的领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历史悲剧。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如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正确方向”,大学培养学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外人士队伍培养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只有坚持正确方向,人才发展才能不迷失、不偏航向。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实现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这就要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全社会各类人才,坚持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调动人才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政治吸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人才强国,必先人才强党。习近平指出,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吸收到我们党内,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我们党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不仅要靠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内千百万优秀人才的不懈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能否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真正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去。要把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吸纳到我们党内。重点做好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卫生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地方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将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发展成党员。使我们党的队伍成为由先进分子组成、能聚集和团结全社会优秀人才的队伍,使党的各级组织成为善于培养使用人才、广泛吸纳人才的组织。

抓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人才发展大局。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首先应该谋划人才发展大局,认真抓好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2010年4月,国家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发挥专家在制定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中的智囊作用。目前,中央正在研究制定《人才工作条例》,这是人才工作领域第一个党内法规,是人才工作更高层面的设计和推动。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重大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贯彻执行好人才政策,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的领导。党管人才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领导制定重要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创新不断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人才政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如通过特殊政策吸引和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运用特殊政策破解当前高层次人才受约束难以崭露头角的“万人计划”等。这些重大人才工程在吸引、培养、团结更多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必将进一步改革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扫除体制壁垒,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2012年,习近平在考察广东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党和政府在人才管理上打破人才单一管理模式,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出台金融支持、财税优惠、股权激励、签证居留等一大批政策措施;探索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须进一步研究分析人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扫除体制壁垒,深入推进改革。比如,如何解决社会阶层流动凝固、身份固化趋势明显,不同阶层的人才群体横向和纵向流动渠道受阻的问题;如何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和身份歧视,让人人享有公平发展机会;等等。这些都需要更新观念,围绕人才发展难题,加强重点政策集中攻关、统筹落实;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人才工作是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努力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能,科学划分有关部门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同时,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引导和督促各用人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自觉做好本单位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人才工作。

关心爱护人才,营造良好用人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形成了党委联系专家制度,这项制度性安排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增强党在优秀人才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更好地发挥优秀人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反复强调,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联系专家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联系专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中央领导同志每年都亲自登门看望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每年邀请专家休假,加强了与专家的感情交流。目前,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有4400多名,各地联系的专家有9万多人,这些人才很多都处在所在行业和部门的关键岗位、重要位置,在不久的将来,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直接联系一批优秀专家学者,和他们交朋友、“结对子”,对专家的情况要能做到如数家珍,经常性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各类优秀专家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关心爱护人才,需要各级党委当好“后勤部长”,抛弃凌空在上的管理者心态,俯身下去,回归“勤务兵”“办事员”角色。对优秀人才要从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并不是要包办人才工作的一切事项,而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人才服务,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用宽广胸怀、民主作风、科学方法发现、培养、团结和使用人才,以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成为善识人才的伯乐、理解人才的知音、尊重人才的朋友。一是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如饥似渴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广纳天下英才。二是用心对待人才,真诚爱护人才,像对待“至宝”一样尊重、善待人才,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三是以更宽的视野和气魄,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观念,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中“尽显其能”。既加大引智引才力度又重视开发本地人才,既关注高端人才又重视实用人才,既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新形势下,创新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需要赋予其时代特色。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交流、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组织部门落实牵头抓总。要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聚焦到分析人才形势、研究人才政策、服务人才需求、营造人才发展环境上,把工作力量进一步转移到“排兵布阵”、支持协调、督查推进上,增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健全人才工作体系,适当加强人才工作部门力量和基层人才工作者人员配置。组织部门加强与有关单位、有关领导的沟通,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牵头抓总职能。二是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应按照同级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部署,及时将年度人才工作要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要求。各同级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定期或适时召开人才工作协调推进会议,真正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三是抓好督促落实。建立党委领导人才工作责任制,强化问责考核,督促检查人才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人才工作重要部署和重点工程落实情况。四是建立人才分类管理服务机制。探索和总结不同类别人才的成长规律,如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才区别对待,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的考核各有侧重。

学会同知识分子打交道。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积极引导党外优秀人才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他强调要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年青一代的工作,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做知识分子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信任、尊重和包容,善于用谈心的方式去接触,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引导,在平等交流中赢得他们的内心认同。对那些有个性甚至比较偏激的也要加强团结引导。要关注那些具有特殊性的知识分子,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下功夫做好他们的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好建设性作用。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14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以用好人才政策为要。一是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党管人才工作,必须突破人才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改进政府人才管理方式,推进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作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对不同的成果、不同的业绩制定不同的激励标准,采取奖金、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三是营造良好用人环境。要动员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满腔热情为人才提供服务。

推进党管人才法治化。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推进党管人才法治化,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管理人才。促进用人制度的改革、用人机制的健全、人才环境的改善,都保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人才发展难题、推动人才工作改革发展能力,坚持按法律、按政策、按制度、按程序办事。通过出台法律、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改进服务等手段,破除影响人才发展的障碍和壁垒。把依法管理人才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人才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广度,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人才事业努力奋斗。


[1] 《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 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人民日报》2016年5月7日。

[2] 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3] 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人民日报》1979年6月16日。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

[5]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6]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