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68章

从琢磨生活到表现生活

从琢磨生活到表现生活

文艺评论家◎钱念孙

从根本上说,文艺家就是用心琢磨生活,并用心表现生活的人。文艺创作的前提是琢磨生活,只有先把生活琢磨深、琢磨透,才能谈得上将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表现出来。

文艺家凭借自己惯常的生活感受及读书体悟等,也能创作出文艺作品,包括一些优秀作品。可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每个文艺家个人生活圈之外,还有无比广阔、无比丰富的各行各业千差万别的生活,如果不去接触、不去深入体验,就无法琢磨出它的复杂滋味、无法领悟到它的丰厚意蕴。因此,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文艺家下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十分必要的。文艺家必须走出个人“小生活”,走向社会“大生活”,只有这样,创作才易接地气、贴民心,才易产生激荡时代风云、散发泥土芳香的精品佳作。

2014年年底,我参加安徽省文联组织的文艺工作者下基层活动,到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深入生活。在与当地村民及基层文艺工作者交往时,我不仅感受到基层群众对文艺的喜爱与渴求,更感受和领悟到一些原先没有想到、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到阜阳颍泉区后,当晚我们住在周棚镇安郢村村民家里。夜深人静之时,一辆辆大货车从公路上呼啸驶过,不仅声音大,有时连房子都微微颤动,简直无法入睡。在我原有的印象中,与喧嚣的城市相比,乡村是平静的、清朗的,可是,为什么农民都争先恐后地选择把住宅建在公路旁边?为什么我们嫌公路边过于嘈杂、灰尘过大,不适合安家,而他们觉得适合、觉得好?这究竟是怕寂寞、凑热闹,还是希望通过靠近公路拉近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这是以往根本没有想到,更没有引起注意的现象,里面饱含许多有意思并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次下基层感触很多、收获很多,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我想,如果能以这一感受和启迪创作一篇小说,也许会有点儿自己的特色。

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琢磨生活是“炼意”,那么,表现生活就是“炼句”。琢磨生活的“炼意”,是对思想性的深广开拓,而表现生活的“炼句”,则是在艺术性上精益求精。反观这些年来的文学创作,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就连一些颇获佳评的上乘之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种种遗憾和不足。在表现生活的炼句方面,等而下之者粗制滥造、胡编乱侃,至于等而上之者,虽然在结构技巧、叙述方式、语言锤炼等艺术追求上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也照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尤其如今许多作家普遍采用的间接叙述方法,固然有助于加快叙述节奏,也便于作家轻松描述,却有损于刻画人物个性,有损于文本叙述的丰富多彩和语言的必要张力。可以说,这种讨巧叙述方式的流行和泛滥,凸显了我们作家拈轻怕重的叙事惰性。

我认为,我们的文艺创作弊病的产生,主要是我们既没有下功夫深入生活和琢磨生活,也没有在如何表现生活上锲而不舍地孜孜以求。要在表现生活上杜绝平庸、追求卓越,直至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需要我们摒弃马虎草率、得过且过的敷衍成篇,需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直至炼石成丹、孕沙成珠。

文学艺术作为编织人类心灵五彩云霞的手工活,不宜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不宜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它需要我们立足大地而仰望星空,正心笃志琢磨生活的奥义,匠心独运表现生活的斑斓,从而创作出真正“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优秀文艺家或期望成为优秀文艺家的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只是“愿不愿”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关键看你自己的选择。

(作者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