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 第9章

第三节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正处于历史关键时期

第三节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正处于历史关键时期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尽管如此,“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有效应对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任务更为紧迫的客观形势,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由习近平同志担任起草组组长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继承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

一、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统筹好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然而,从目前情况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如果不彻底改变原有的增长方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食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国的环境压力空前的大,环境资源问题突出,解决起来绝非易事。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并逐步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里集中显现,增加了解决的难度与复杂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期盼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期盼生活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享受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幸福。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才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二、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正面临的紧迫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损害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待,无法向历史交待,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严重问题,导致环境恶化不断加剧,各种环境问题频发,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彻底告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永续发展,不能够吃当代人的饭,断子孙后代的粮。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像西方工业化初期发展那样对生态环境肆意破坏,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由于环境承载有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更迫切、难度更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转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全球可持续发展任务更为紧迫

习近平同志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可持续发展任务更为紧迫,并深刻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国必须继续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时代潮流,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些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一方面,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相继问世,全世界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达成共识。自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在本国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通过寻求国际合作,控制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国际性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设置环境技术壁垒,打生态牌。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各国政府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自我弱化国家综合竞争力,就是自毁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加之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督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的前提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国际和地区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粮食安全、人口健康等重大问题。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文明发展的层面,创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更好地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