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86章

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

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

故事原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故事延展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苍老憔悴、满身伤病,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致力于教育扶贫,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打破女孩缺失文化的恶性循环

关于女孩辍学,再多的概念,都不如一个现实画面直击人心——“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时,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让张桂梅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张桂梅极度心痛,由于贫困山区教育的落后和性别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对等,导致低素质的女孩成为低素质的母亲,又培养出低素质的下一代,形成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培养有文化、有责任心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发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从2002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似“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7年。这一年,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前往北京开会,机缘巧合,她在媒体上讲述了自己想要建一所全部免费的贫困女子高中的梦想,向全社会呼吁,向全社会募捐。访谈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2008年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这是全国第一所全部免费的女子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的好心人!”

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建起来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另一边就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儿,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这样的家访已持续十几年,覆盖1000多名学生,行程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还曾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五点半还得清扫校园。

第一学期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不尽如人意。17名老师,9人辞职,只剩下8人。部分学生也转学了。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在多方协调下,学校得以继续办下去。

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学生的作息被严格控制在分秒之内,5分钟洗漱,1分钟从宿舍到教学楼,1分钟课间操列队,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都是一路小跑。有人说张桂梅过于苛刻,其实她比任何人都心疼这些孩子,但她又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读书和考大学对这些山区女孩的意义。

她播撒的爱在流动和传递

从初建校时的94名学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撑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红色文化育人的“光”。

经过思考,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张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记红色名言、看红色影视、塑红色课堂、办红色校报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即一律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开展一次党员理论学习、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她努力“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正是这样的誓言,激励着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十几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本科上线率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张桂梅以瘦弱的身躯,实现了自己当初“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的铿锵誓言,创造了丽江贫困山区教育的奇迹。

故事启迪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改变的是人,而且是几代人,是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正是许许多多像张桂梅一样的乡村教师,用坚韧和奉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继续传承张桂梅身上所具有的爱党爱国、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以德施教、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建设好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