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78章

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

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

故事原委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他亲切地对“老县长”高德荣说,您是时代楷模,不仅是独龙族带头人,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有你们带动,独龙江乡今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故事延展

高德荣,为了尊严和梦想,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带领独龙族乡亲们不懈奋斗,把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领进了21世纪,被当地群众誉为“一心为民的好县长”。

归根

独龙江是一个让人流泪的地方:美到让人流泪,苦到让人流泪,爱到让人流泪。

1954年,高德荣出生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这里位于滇西北,北接西藏,西邻缅甸。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原始山民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目前,独龙族在全国约有7000人,其中4300多人聚居在独龙江乡。大山阻塞、景色秀丽、农耕渔猎、鸡犬相闻,多么像世外桃源!但是,风光奇绝,徐霞客笔下的“险远”之地,“可吃的东西不多,吃人的东西挺多”!独龙族人长期生活困难。

2006年,高德荣从贡山县县长任上,当选为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州府六库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出来,向组织提出回独龙江乡工作。当年夏天,他回到独龙江。办公室就是他在江边简陋的家,退休的老伴也跟来了,成了“‘老县长办’的勤杂人员”。

很多人不理解。高德荣说:“上级照顾我们独龙族、其他兄弟民族支援我们独龙族,是因为我们落后。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都不光彩,老是伸手,抬不起头。”“独龙江发展必须有人走在前头,我是独龙族干部,受党的培养,独龙族人民需要我,我不上谁上?”

“在独龙江苦不苦?”有人问。“我的幸福指数很高啊!”他咧嘴笑道,“在这里我心里很踏实、很舒服。看到民族进步,我就快乐幸福!”

心念

生于斯,长于斯,高德荣对独龙江的贫困感受至深。他的人生有两大梦想:一是修一条公路,结束与外界隔离的历史;二是发展一个产业,让独龙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不落伍。

路,是独龙族人的“命根子”。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江人翻越高黎贡山走到贡山县,来回要半个月。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人马驿道”,一个来回要六七天。

1997年7月1日,经过高德荣等同志多方奔走呼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独龙族人民盼望已久的独龙江至贡山县城的公路终于开工了。高德荣建议公路进入独龙江最后5公里由独龙族群众组成一个工程队来完成。因为独龙族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指挥部担心独龙族施工队不能完成任务,表示不同意。高德荣恳切地说:“正是因为我们独龙族落后,才更需要学习修路的技术,独龙江公路修通了,以后还要修乡村公路,不靠独龙族群众靠谁?”

经过近三年连续奋战,1999年公路修通,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来回县城时间从六七天缩短到十四五个小时。

但是,这条简易公路,每年仍然有半年的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中断。每年大雪封山以及第二年开山之前,高德荣都要驻守在雪山上,少则一星期,多则两个月,和交通部门的同志一铲铲、一锄锄地刨开雪堆,维持公路畅通。要冲破大雪封山,办法就是在高山雪线以下,在较低海拔处打一条长6.68公里的隧道,并对通乡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使路面避开冰雪困扰。2010年,高德荣担任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一职,主要负责独龙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2014年初,打通了6.68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独龙族群众3小时可到达县城,标志着独龙族同胞彻底告别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

2014年元旦前夕,高德荣和几位基层领导喜不自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告独龙江隧道即将贯通的好消息。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勉励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独龙人不能靠挖石头、砍树致富,不能破坏这片青山绿水,它属于国家。光种苞谷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搞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经过反复考察,高德荣盯上了一种当地从没种过的农产品——草果。曾经,一些村民不相信这种红彤彤的小果子能发家。为此,高德荣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离乡政府几公里远的独龙江畔,高德荣建了个培训基地,房前屋后种满了“宝贝”。他自己育草果苗,一边试种,一边请专家指导,先取得经验。

如何推广,高德荣有两招:一是经常杀猪宰羊,免费提供吃住,吸引村民来学;二是送苗。在高德荣等的推动下,独龙江乡的草果种植面积已逾4万亩。

高德荣畅想,独龙江生态好,今后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也就是“有品位的旅游业”。

“阿角朋”

相传,从前独龙族人食不果腹。有一位叫“阿角朋”的巨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平整土地,收集山林间的野果等种子,沿独龙江河谷一路播撒,长出果实供人食用,自己最后累死,融入大地。

很多人说,高德荣就是当代独龙族的“阿角朋”。高德荣却说:“不像,我要向他学!”“要说有,共产党和兄弟民族,才是我们独龙人的‘阿角朋’。”

高德荣说,是共产党推动独龙族人民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了“独龙族”这一响当当的族名,深深感受到了“第一次解放”;是共产党,修通了路,全面推进独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独龙族与现代文明的对接与融合,对独龙族这意味着“第二次解放”。

高德荣喜欢写歌词。他曾写道:“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

故事启迪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的庄重承诺。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为实现这个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高德荣积极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奔走呼吁,争取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增强自身能力,坚持带领乡亲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人间奇迹。进入新时代,各民族更加需要更多的像高德荣这样的好干部,带领各民族群众把中央的政策和本地实际更好结合起来,加快地方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造就一大批像高德荣这样的好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使各民族都能更快更好地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