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76章

航空报国的最美奋斗者:罗阳

航空报国的最美奋斗者:罗阳

故事原委

2012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又说,罗阳等同志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故事延展

真正的大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强大的海军离不开先进的航母,先进的航母离不开一流的舰载机。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罗阳,就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2012年11月25日,航母之上,雄鹰起降。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天,为了这一胜利呕心沥血的罗阳,却永远地倒下了。

看飞机首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

2012年11月25日,按照计划,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舰载机歼—15的起降训练任务。对于航母和歼—15来说,这个训练至关重要。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感到责任重大、心潮澎湃。

“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首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热爱、期待,同时又充满了无限担心。”罗阳在航母上的各个监测点一丝不苟地检查,检测各个系统;晚上参加海事协调会,和试飞人员沟通。

“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和罗阳一起在“辽宁舰”上参加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

歼—15成功起降后,罗阳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由于此前训练任务异常繁重,加之船上有保密要求,直到任务成功完成后,他才跟妻子通了一次电话。罗阳在电话中对妻子说:“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没想到这竟是他和家人的最后一次通话。

“从上航母前一周到最后牺牲,罗阳的行程紧张,非常劳累。”褚晓文回忆说,“他率沈飞参加珠海航展,然后飞到北京参加会议,回到辽宁后又搭乘直升机飞赴大连‘辽宁舰’,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上了航母,把东西放好,他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

褚晓文回忆,自己曾劝罗阳休息一会儿再干。“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罗阳这样回答他。

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透支了罗阳本来强健的体魄。11月25日上午9时许,从凯旋的“辽宁舰”上下来,罗阳连与大家拥抱庆祝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到宾馆,他只说胸口疼,睡一觉应该就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紧急叫车向医院奔去。

几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让谢根华感到漫长,他焦急地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

望着车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罗阳,谢根华心里一阵疼痛:“这都是累的啊!”

11月25日12时许,罗阳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这首赞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如今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罗阳服务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飞集团曾为中国贡献了歼—6、歼—8等几代主力战机。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之一,沈飞集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和一般企业相比,沈飞有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这是罗阳生前说过的一句话。由于工作需要,罗阳生前并不太为人所知。实际上,他曾担任歼—15战斗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业务精通、管理水平高超,在集团内部口碑极好、威信极高。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工作”

在常人眼中,罗阳是位了不起的英雄。谢根华却如是评价:“罗阳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是我的好搭档、好伙伴。”罗阳的妻子王希利也说:“要是罗阳不走,他和大家是一样的。”

罗阳既是一名英雄,又是千千万万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的航空人中的普通一员。罗阳不讲究吃穿,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件名牌。他平时穿得最多的衣服,就是沈飞集团公司的蓝色工作服。他住的房子,还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时的老房子,室内家具很简单。

在很多沈飞集团公司职工的眼中,罗总太普通了,“扎在人堆里,很难把他给找出来”。职工李长久说:“我怀念他,不是怀念他这个总经理,而是怀念他这个人啊!”

或许,罗阳的这种平凡,正是航空人可贵品质的共性。褚晓文说:“在航空事业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聚成海洋,人们看着就震撼了!”谢根华说:“罗阳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工作。”

“罗阳没走,也永远不会走”

罗阳的办公室,一切都如他生前时一模一样——书柜里,各类书籍装得满满的;陈列架上,各种飞机模型摆得满满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旁边是一份“12月份工作计划”,水杯也放在原来的位置……

秘书任仲恺经常说起:“直到现在我还觉得,罗总没走,就像出差了,过几天还能回来。”

“不单是小任,在很多员工心里,罗阳没走,也永远不会走。”谢根华说。

长期以来,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空人的生活状态:必须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因为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如今,罗阳离开了,更多的“罗阳”依旧在岗位上战斗。

故事启迪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忠于祖国的人。罗阳既是一名英雄,又是千千万万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的航空人中的普通一员。为了航母舰载机起降成功的那一刻,罗阳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无悔的人生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讲述罗阳的事迹,就是要我们学习罗阳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勤勉工作、勇于担当,像罗阳那样,争做“民族的脊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