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57章

谷文昌的“潜绩”与“显绩”

谷文昌的“潜绩”与“显绩”

故事原委

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过谷文昌,在《“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他称赞谷文昌说:“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三农’工作要有作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故事延展

谷文昌,原名程栓,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世代务农,家境清贫。他小时曾逃荒求乞,稍长后当长工,学打石。曾任林北县第七、第十、第二区区长和中共任村区委书记。1949年1月随军南下。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工委(以下简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整治风沙 深入调研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白茫茫寸草不生。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谷文昌到东山不久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关切地说:“不治服这风沙灾害,东山人民是无法过好日子的。要治穷,得先除害!”1952年4月,谷文昌担任县长,就把治理风沙灾害列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担任县委书记后,他又提出制服风沙的意见,与县委一班人共商,取得共识。从此,他多次带领人员探风口、查沙丘,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向、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向背详细记录与绘图,并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方案。按此方案,他与县委一班人,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但收效不大。他忧心忡忡。1957年春,谷文昌得到白埕村沙滩挖出泥炭土的讯息,随即到实地观察调研,断定这里过去有树林,今后仍可以种植。于是,他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紧接着,他又得到白埕村沙丘上长着数株木麻黄树的消息,便立即赶到现场观察,高兴万分。他马上把正在县里参加扩干会的300多名干部带到木麻黄树边,说:“木麻黄在这里能种活,在其他沙滩也一定能种活!”

植树造林 鏖战数年

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岂料,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倒春寒,大部分树苗被冻死,有些地方几乎死尽。经受了多次挫折,此后谷文昌更加注重科学种树。他组织了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亲自担任组长。为掌握木麻黄幼苗所能适应的气候条件,他们进行了造林试验,总结出“六个技术要点”。同时,谷文昌还与白埕村林业队一道,在村北面种丰产试验林,为全县作示范。技术问题解决后,他们又遇到了种苗奇缺的难题。适逢周恩来总理从越南引进了一批木麻黄种子,福建省人民政府从分配得到的种子中下拨一部分,指示在东山创建育苗场,支援东山造林。县委根据实地情况,制定了“县造县有,社造社有,房前屋后植树归个人所有”的政策。1960年夏,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造林运动。每逢雨天,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就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上沙滩、爬山丘植树造林。如此鏖战数年,到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得到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东山彻底变样了。

故事启迪

在《之江新语》收录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以谷文昌为例,讲述“潜绩”与“显绩”的道理。谷文昌种树,可能难以立即看到成效,但努力几十年,就能取得效果,曾经的“潜绩”就变成了巨大的“显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都不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那么“显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这就要求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了造福人民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去追求个人功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