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97章

不能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以辩证的政治智慧实现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一棍子打死”,此语形象地表示对某事物的绝对不认同,表达出一种决然对立的立场;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则表达了一种相反的、辩证的态度。在“不能一棍子打死”这句通俗的表达中,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意义,即不是非黑即白的割裂、对立的思想方法,而是以辩证的视角全面、发展、历史地看待一种社会理念、审视一种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观念长期以来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却在近年遭遇种种非议,习近平用“不能一棍子打死”这样通俗易懂的表述,清晰且明确地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声音,体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眼光与胸怀。

经济全球化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全球化的推动,全世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大分工;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各国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的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发达国家利用在制定贸易规则方面更大的话语权,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并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众望所归且成效显著,为何有人要将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呢?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其理念内核所包含的“系统性弊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诟病最多的是所谓“制造业外流”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资本天生所具有的逐利性在全球范围被严重放大,传统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被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抢占。尽管处于产业链下游,但这些工作正是吸纳过剩劳动力的最佳选择。由于制造业外流,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失业,家庭生计面临严重困难。而发展中国家也并非尽是得利,其面对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更加严重。许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难以走出低端制造业的“牢笼”,国家工业结构长期畸形发展,沦为发达国家的“代工工厂”;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低端产业长期困扰着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某种意义上,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细化的同时,也令各国发展水平固化,并加剧了发达国家中下层百姓的生活压力。

2016年以来,受困于长期经济低迷的负面影响,社会不满情绪在民粹主义的激化下以较为激烈的政治变革形式在世界各国不断涌现。特别是传统上信奉自由主义的西方世界,先后在多国出现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新孤立主义抬头的动向。以美国为例,总统特朗普自竞选时期开始便对经济全球化严加鞭笞;上台后旋即宣布退出TPP,重新审视美国与他国现行自贸协定,意图采取大幅度开征边境税等反全球化举动。这些做法得到了很多美国底层民众的支持,他们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改善自身窘迫的生活环境。

事实上,没有哪种发展理念从创立伊始便是完美的;即便其整体是积极的,也需要国际社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正面引导,使之能更好、更广泛地服务于各国的共同发展。面对陷入困境的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当正视问题的存在,理解相关国家人民的合理关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现行不合理的状况作出必要的改进。正如习近平所说,“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一味简单地放弃与拒绝。这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中国愿为国际社会实现更好的全球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