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136章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不断寻求观念突破与合作进步的中欧关系

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了“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思想,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聪明人总是善于发现事物间相同的一面,而不太智慧的人却总是纠结于事物中的差异,因此聪明人能够耳聪目明、平心静气,进而延年益寿,而不聪明的人则往往心事纠结,身心不畅。这种现象也常常反映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现象,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是否能减少分歧达成目标,往往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正确地处理彼此间的异同。

在国际关系中,尽管国家或者地区组织大都有追求幸福、促进发展、维护和平的共性,但各行为主体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体制上也往往存在差异,能否理智地看待差异、处理分歧,往往决定了各方能否形成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关系。如果只看到差异并一味放大,就会让分歧主导相互关系,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是看不到实现共同利益能够给各方带来的巨大好处。

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发展就是一个在差异、分歧与共性、共识中不断寻求观念突破与合作进步的过程。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欧在发展经济、寻求市场开放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存在巨大共性,但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制度体制和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保持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方民众都从中欧合作中获益良多。但在中欧关系中,欧盟方面总有一些刻意寻找并放大分歧的声音。例如在经贸合作中,欧盟方面难以摆脱“规则制定者”的自我定位,往往以单方面贸易规则来限制正常的经贸交往。在政治关系上,欧洲受到“欧洲中心论”的过时思想影响,在政治制度、人权等问题上以“教师”自居,对中国的内政事务指指点点、横加干涉。在欧方上述心理和政策导向影响下,中欧合作“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政治基础不时受到损害,对经贸合作等体现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的领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2014年对欧盟总部进行历史性访问期间,习近平特意用“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来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指明了中欧合作应当寻求共性、增进共识的方向。习近平用“两大市场、两大力量和两大文明”来高度概括中欧之间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欧建立“和平、增长、改革和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愿景,成为指导中欧关系发展的明确指南。2014年以来,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顺利实施,发展战略对接的新共识逐步转化成务实合作,以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为支柱、以覆盖各领域的70多个部门间对话为基本要素的对话合作机制架构成熟、稳定,树立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集团之间实现全方位合作的典范。

在当前国际格局经历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由于一些国家的政策变化和欧洲面临的内外困境,国际社会中的差异和分歧被放大,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和经贸上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欧之间寻求共性、坚持合作的共识也正经历考验。但更应当看到的是,作为全球化发展的受益者和多极化建设的推动者,中欧之间在反对单边主义行径、支持多边合作机制、维护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等方面也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和德国先后主办的G20峰会在“联动发展”这一主题上一脉相承,就表明了中欧之间正在拓展的共性和共识。

中欧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或许难以回避和消除,欧盟方面或一些成员国也可能会在合作中出现摇摆和后退,但差异和分歧无法与惠及双方民生的巨大合作利益相比,因此求同存异应当成为中欧合作的黄金法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欧合作将成为智者的共赢之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