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122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反对惟利是图的“不义之举”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时,引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以正确义利观指导与周边国家合作,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你少我多、损人利己、一家通吃”的行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孔子以此自述其志,表明以不义手段获取的富贵如浮云般不可追求、不可依靠,从反面阐述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然而,儒家并非摒弃“利”,相反却秉持现实的观点,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将“求富”、“好利”看成是“人之所生而有”、无须掩饰。由此观之,儒家将义利辩证统一,反对的不是“利”本身,而是见利忘义、保利弃义的行为,这一价值观念成为中国古人处世立身的终极追求。

习近平引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来表达对国际交往中“不义之举”的反对,用圣贤个体的价值观念来描绘国家的行为取向,可谓一语中的、精准形象地阐明了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反对惟利是图的主张,赋予这一传统伦理更深刻的时代内涵。自近代以来,“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强权即真理”,“利益至上”的理念甚嚣尘上,国际政治领域粗暴干涉别国内政、重一国私利轻国际大义的倾向愈加严重,不平等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机制下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失利,全球化进程阻碍重重。此时习近平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中国坚定的反对立场:在国际交往,尤其在与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而是“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仅是中国鲜明的态度,更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身体力行的准则。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也担忧中国在亚洲“一家独大”、挤占别国发展空间、走国强必霸的老路。然而,中国从来“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而是用充分的耐心和诚意,于患难间伸援手、用和平方式处理分歧,赢得了多数周边国家的理解和信任。1997年金融危机肆虐亚洲,中国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坚持不让人民币贬值,雪中送炭的义举为东南亚、东北亚有关国家战胜危机提供了宝贵支持。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许多领土和领海纷争。但中国并不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而是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致力于与直接当事国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获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支持。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属于发展中国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达了中国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不以富压贫的立场。相似的被殖民历史使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感同身受,因此,中国绝不走殖民者的掠夺老路,也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只图实现自己的私利。例如,中国在对非洲援助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模式是中国义举的鲜明体现,也赢得了非洲兄弟的支持和赞扬。西方大肆炒作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诬称中方罔顾非洲人民福祉、掠夺非洲资源、破坏当地环境,非洲多国领导人纷纷出面予以反驳。习近平引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中国传统伦理和现实作为的鲜活角度,在云淡风轻间有力驳斥了“新殖民主义”的污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历代先贤自我约束的道德标准,经习近平的阐述而升华成为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内容,具有了更深刻的时代意义。中华民族没有称霸的基因,重视和照顾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求,不惟利是图、不恃强凌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也将是新时期正确义利观指引下中国外交的行为准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