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120章

计利当计天下利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推动互利共赢的中国强音

“计利当计天下利”,语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赠蒋经国的一副对联。原联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联语明白晓畅,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中轻私重公的一贯思想,勉励蒋氏不计一时、一地、一己之私,而应求民族国家的“天下利”,留下可载史册的“万世名”。此联后成为蒋经国的座右铭。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廖承志副委员长在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中引用这一联语,勉其为祖国统一大业出力。

2013年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时,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来表达中国所坚持的互利共赢理念。此时,“天下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利益概念,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互利互惠。在演讲中,习近平强调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而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计天下利”、“谋天下利”的意涵。

习近平此访正值中国与东盟建交10周年,双边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在短短7天时间里,习近平出席了近50场双边、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发表重要演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访问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进入新阶段,确立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新目标,而且引导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新发展,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前景。在种种推陈出新中,不变的正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各国发展相连接,将“中国梦”与各国求和平、促繁荣、谋幸福的梦想相融汇,一如既往推动与东盟、亚太和世界分享发展成果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实践。这也是中国——东盟关系在久历风雨后仍能稳定向好发展的坚实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访问不仅是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推动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时刻。在印尼国会演讲时,习近平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与同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构建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框架。从提出伊始,“一带一路”倡议就着眼于互利共赢原则,坚持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在实践中,更是注意照顾伙伴国的切身发展诉求和实际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路,着力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打造可供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些理念与实践,生动诠释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深刻内涵,有力回击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搭便车”的指责,成为全球化时代追求公平发展、共同发展的时代强音。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未来前景尚不明朗。英国“脱欧”与“特朗普现象”,呈现出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趋势,既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遇挫的结果,又将反过来加重困难时期的不确定性。面对挑战,究竟应该以邻为壑、竖起高墙,还是应携起手来、共克时艰?习近平给出了中国答案。计利天下,就是要顺应全球化潮流,不惧风浪、勇于弄潮。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同时,要坚持公平包容、平衡普惠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各国分享机遇,共同为世界经济脱困创造新动力。

“计利当计天下利”,从儒家的思想文化主张,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共利,再到世界各国谋求共同发展的互惠互利,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义为标准的义利观有了更为深刻的当代内涵和更加鲜明的国际意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计人类社会整体之利,才可能实现和平与发展,而这正应是每一个国家所认真思考并大力践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