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99章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廉洁,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习近平借此说明,贪腐并不是个人小事,而是直接关系执政者的公信力,甚至关系一个政权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的行动和“打虎拍蝇”的成绩充分证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继续以严的态度、严的措施狠抓惩治“四风”问题、查处腐败分子,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方能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领导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廉与贪的命题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大考验。不义之财拿不拿,不当之利争不争,不法之事为不为,每一次选择,都需要让理智战胜贪欲、让公义盖过私心。学会管理和驾驭心中的欲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干部腰杆才会硬起来,政治生态才会好起来。

原典

秋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

——〔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第八》

释义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出自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颁布的诏书。意思是:官吏不廉洁、判案不公正,治理形势就会衰败。

汉宣帝因“巫蛊之祸”从小在民间长大,对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体察深刻。在位期间,他经常巡视各地,发现基层有官吏侵渔百姓利益的现象。他认为,基层官吏俸禄微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因此,提高他们的俸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廉政水平。

由于大刀阔斧整顿,汉宣帝时期吏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汉书·循吏传》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