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75章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中国先贤的名言,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学以致用”的古训,说出了学习最根本的“目的论”。毛泽东也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古人将读死书的人称为“两脚书橱”,还称为“蠹书虫”,正是讽刺那些喜欢读书学习却忽略实践、空有知识而缺乏能力的人。说到底,学习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实际工作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文化、技能,提升我们的修养,增强我们的能力,促进我们的工作,这才算真正学到了位。

原典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也。……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东汉〕王充《论衡·超奇》

释义

《论衡·超奇》谈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超等奇才。王充认为,学习积累与博通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否则,虽“博闻强识”也毫无价值。王充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他认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关于通人,王充提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人们之所以重视通人,就是看重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王充指出,如果止于知而不能用,即使诵诗读经千篇以上,也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王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也。”意思是:能够背诵《诗》三百篇却不通晓政务的人,跟那些认识草木却不会采伐的人,实质上是一样的。王充反对儒者研习经书死记硬背,主张要灵活运用,反映出汉代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汉崇经术,实能见之施行”。唯其如此,经学才能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并在实践中对社会产生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