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135章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无论死亡人数,还是行凶手段,南京大屠杀都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暴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大屠杀一样,成为法西斯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见证,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几句被铭刻于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以最为简单淳朴的语言,表达着人类亘古以来对于和平的追求。

感情如此真挚,思考又是如此深沉。纪念死难者,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打捞沉淀在时间长河里的沉痛教训,是为了强化国家记忆,凝聚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提醒;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展望。它表达着一个国家对历史的珍惜、对未来的思考: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捍卫和平,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原典

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

——〔清〕叶绍本《宋皇佑平蛮碑歌》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春秋〕《诗经·陈风·防有鹊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春秋〕《诗经·卫风·考槃》

释义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为铭文的第31和32句。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其中,“昭昭前事”语本清叶绍本长诗《宋皇佑平蛮碑歌》:“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惕惕后人”语本《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郑玄笺:“惕惕,犹忉忉也。”关于“惕”,《周易·乾卦》称:“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为铭文的第37和38句。矢:发誓。谖(xuān):忘记。“永矢弗谖”意为发誓永远不会忘记,旨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语本《诗经·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