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133章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疑今可以察古,知往可以鉴来。历史总是在回顾和反思中呈现出深刻价值。包括南京大屠杀惨案在内,日本侵略者向中华民族施加罪恶和苦难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对日本右翼而言,只有回过头去正视历史、审视历史,才能清晰认知过去与未来。

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战争磨难,倍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倍加珍视历史的教益。习近平借此强调,今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苦难的岁月,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渲染悲情,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聚合万众一心矢志复兴的力量。“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共同传承在血与火中书写的历史记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道路,未来定然不会辜负我们。

原典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泽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

释义

《管子·形势》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今与古存在着内在有机联系。事物的发展既有变化,也有其不变的规律。所以,对现实感到疑惑,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感到迷茫,可以回顾往事。接着又说:“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知古可以鉴今,察往可以知来。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谢短》中称:“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陆沉:愚昧、不合时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