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 第55章

案例分析

推进国际合作 展现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外交实践

一、疫情下我国外交政策与之前相比发生的变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危机,更是大考。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在变局中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作出了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人类才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回答,指导了全球抗疫的外交工作。

习近平主席3月26日晚在北京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了四点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提出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六点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6月17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深刻启示,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具体来说,外交战线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急外交,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常规状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理念看,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又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业负责。习近平主席通过致电、致信、会见、发表讲话等方式,呼吁各方以人类安全健康为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加强国际抗疫合作。中国共产党与110多个国家的240个政党发出共同号召。正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视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在自身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为全球抗疫提供各类物质和技术援助。

从心态看,坚定“四个自信”,倡导团结合作。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外交更加突出战略主动性,积极参与全球抗疫活动,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就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内与各方进行合作。中国还积极分享抗疫经验,加强联合攻关,先后为18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分享成熟诊疗经验和防控方案,向34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36支医疗专家队,面对面开展交流指导。战略主动成为中国应急外交的突出特征。疫情期间,中国公共外交更加积极活跃。中国外交官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与各方摆事实、讲道理,针锋相对,坚决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将疫情污名化、政治化的错误言行。

从机制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外交战线在疫情防控期间已打破常规状态的归口管理体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部署,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框架下,由外交部牵头成立外事组,所有涉外部门进入应急状态。疫情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外交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频繁召开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等,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从行动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外交格局。随着新时代对外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参与主体多元化,交往渠道多样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新定义了外交外事,将其界定为范围更大的对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疫情期间为应对各种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外交行动,各部门、各地方、国内外紧急联动,形成合力。中国对外工作“一盘棋”的格局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在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同时努力推动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中国成功进行抗疫外交应对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次国际抗击疫情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响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极力倡导和推进国际合作,为各国应对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一是高层引领,坦诚沟通。疫情暴发后,中国高层主动沟通,通过通信通话和出席视频会议等,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沟通。据统计,2020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59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81次,其中同法国、俄罗斯领导人分别通话4次,同德国领导人通话4次,同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领导人分别通话3次,同英国、美国、韩国、南非、意大利、越南、老挝、智利领导人分别通话2次。

二是外交协调,磋商合作。作为疫情期间应急外交的主力军,外交部积极与各国外交部门沟通,及时公开中国抗疫情况,保障在外华人与在华外国人相关权益,助力他国抗疫。从1月26日至12月3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先后与东盟秘书长和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日本等82国领导人或外长及5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进行了160次通话。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外交部共举行7次疫情防控驻华使馆(团)通报会,专门开通了面向驻华使领馆的服务热线,各地也通过不同渠道提供面向当地外国人的多语种信息服务,保障其生活、防疫、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国际救援,立体联动。除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外,其他部门的国际抗疫合作和救援也十分活跃。中央对外联络部积极开展政党外交,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部等部门的国际抗疫合作也非常活跃。总体来看,疫情期间,“全国一盘棋”,形成了立体化联动的对外工作大格局。

三、加强疫情防控,进行国际合作的路径选择

鉴于当前国际合作的应对能力远远滞后于病毒在全球传播的速度,专家建议从构建有序全球化和现代化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坚持多边主义与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三个方面推动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一是推动构建有序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倡导和探索有序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面对疫情不断蔓延的态势,许多国家采取了管控边境等措施,或将加剧逆全球化的趋势。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处于自我维系的发展阶段,推动和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力量已进入深度博弈期,所谓“逆经济全球化”或“去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自我维系的周期性波动,并非经济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趋势。鉴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趋严峻以及国际分工中蕴含巨大的增进人类福祉的机会,国家间良性竞争与合作才是人类进步的正途。因此,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而言,不是“要不要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而是“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化全球治理体系。国际社会在应对此次疫情中展现出的合作不足,凸显了全球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有待系统性提升。首先,开展及时有效的国际联防联控是关键。各国不仅要做好国内防控,及时分享疫情信息,还需要加强病毒检验检测、药物和疫苗研制等卫生手段的技术合作和共享。其次,要重视国际组织的领导力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专业国际组织的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等支持,迫切需要相关国际组织在资源动员、物资发放、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积极协调和引领作用。

三是寻求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能力的新突破。世界卫生组织在此次疫情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缺乏像主权国家政府那样在国家层面的动员能力与推动集体行动的传统手段,也无法形成与联合国安理会类似的具有明确约束力和责任分配的决议,对成员方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缺乏控制力。因此,强化对全球多边治理机构的支持,对于全球抗击疫情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全球抗击疫情的结果。危急时刻也是抉择时刻,越是危急时刻越要坚持多边主义,增强建立在多边主义价值基础上的国际组织的能力建设,这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稳定、捍卫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1]本案例正文由光明日报社记者李盛明撰写,案例分析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蒙克撰写,得到外交部的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