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 第25章

案例分析

阻断肆虐的病毒*——武汉新洲区保供商超三次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防控起到的科学支撑作用

武汉市新洲区的商超流调案例,不仅以基层生动实践彰显了专业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内涵及其价值,而且还可管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开展,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专业性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同时,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寻找薄弱环节(疾病发展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对于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要能回答“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基本问题。所谓“过去”,就是“从哪里来的”,此传染病患者是如何感染的,追踪其传染源,俗称找“上家”,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如何、传染性如何、疾病的潜伏期多长等,以确定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关键因素。所谓“现在”,则是发现病例,并总结分析相关病例的症状特征及其活动轨迹等。所谓“未来”,则是通过分析传播途径,排查和确定密切接触人群,并确定影响疾病传播的危险因素,追踪该患者(传染源)有可能传给谁,俗称“找下家”。同时,基于系统专业的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现场调查分析,确定影响疾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或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再次发生。

“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要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大幅度充实基层特别是社区力量,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开展拉网式筛查甄别,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落实‘四早’要求,找到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的。3月10—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他再次强调“要加强进出人员管理,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保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使用的专业性程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在抗疫期间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可见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武汉新洲的流调工作在溯源(找传染源)、圈层(隔离密接)、定轨(确定活动轨迹,确定重点严防的空间范围)、定时间(确定隔离时间长短)和构筑安全网(给群众一个生命安全方面的“金刚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洲商超三轮流调还弥补了防控工作的系统性缺陷(如商超等重点场所可能存在着各自的防控漏洞);提出了系统应对策略,尤其是复工复市的防控策略,为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后面的复工复市工作降低了系统风险。

二、多轮流调的开展动机

在疫情发生的最初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疫情,新洲区委区政府自加压力、主动出击,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以人民生命为重,以控制疫情为重。主动出击,是其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步骤。当具体的病原来源和零号病人难以追溯之时,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根据当地的社情和民情实际,采取更为严格彻底的措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三、流调在新洲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以指挥部为代表的当地党组织和政府充分尊重各个层级的疾控专家,充分调动基层各类干部和社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流调工作得到了民政、公安、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协同和支持,多次流调工作得到了商超的积极配合。其中,多部门之间协同共进,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是重要因素。相关部门与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同舟共济、协同抗疫,有效地克服了原有行政分工中的可能漏洞和缝隙,大大提升了部门的协同性,做到了联防联控。

四、社区封控发挥应有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2月中旬,疫情防控进入平台期和攻坚期。其中,社区封控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武汉全市社区封控之前,新洲区早先一步开始推进社区封控。在长期的社区网格管理基础上,群防群控机制逐渐恢复和完善,发挥应有作用。虽然新洲区自身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并不好,但由于一直坚持做社区防控,有效降低了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挤兑。在疫情防控中后期,又通过压实四方责任、压实网格责任,在流调专家的相关政策建议影响下,提高了社区封控的及时性、严密性和有效性。

注释:

[1]本案例正文由光明日报社记者金振娅撰写,案例分析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沈群红撰写,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