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经济建设 > 第5章

“变卖苗为收谷”立足制度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变卖苗为收谷”立足制度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引言】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张江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不我待,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正是我们这个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握机遇,创造更优质环境,优化要素配置,努力实现更多重大科技突破。

【摘要】当前,我国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短板。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和产业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肩负着闯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使命。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物医药在研发创新、临床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大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率先推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专利审查“绿色通道”、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持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培育新型产业集群组织,最终探索出“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合同外包+质量监管”的“VIC+Q”新型医药研发模式,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制度创新 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和重要引擎。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并对上海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

生物医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药消费放缓的情况下,近年来国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均把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开拓地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热度与日俱增。这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

张江高科园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从建园以来把生物医药确立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覆盖区域近20平方公里,约占张江规划面积的1/5。全球前10大生物医药企业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有12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或运营中心。2018年张江获得新药证书4个(其中一类新药2个,占全国1/5),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个(占上海市约1/2),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超过120个,近30个一类新药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创新、临床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还存在若干短板和不足。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受制于原有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捆绑的新药审批制度,一大批中小创新企业往往提早将原始创新成果“卖青苗”。二是研发创新方面,由于缺乏系统整合和信息分享机制,导致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融合不够,协同创新能力不够强。三是项目落地方面,受制于原有园区产业用地饱和,张江研发成果就地转化和企业规模扩张难度较大。四是环境营造方面,对创新企业的精准服务不够,企业获得感不强。针对这些问题,张江高科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标国际一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率先突破发展瓶颈,扎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做法

面对激烈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态势,张江高科园抢抓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契机,牢牢把握国际前沿趋势和动向,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加快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比肩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产品,将张江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者和探路者。

(一)破瓶颈:先行先试改革举措,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张江高科园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潜心探索和研究,大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采取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

1.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取得突破。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过去一直实行的是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相捆绑的管理制度,只有药品生产企业才可以申请注册药品,导致中小创新企业的新药要想上市需自建厂房,费时费力且资源浪费极大,不利于药物研发创新。经过张江生物医药企业多年的呼吁,2015年,国家正式推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试点。试点启动后,研发企业可以将新药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基地生产,这不仅有利于新药快速进入市场,还解决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实现经营收益后,可再重新投入研发,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避免了在研发环节被动“卖青苗”,极大提高了企业研发新药的积极性。2018年9月,由和记黄埔研发的呋喹替尼正式获批上市,这不仅是通过MAH试点上市的第一个一类创新药,也是主流抗肿瘤药物中首个从发现到新药上市申报均在中国完成的创新药。截至2018年11月,上海市共受理43家申请人申报的114件MAH试点申请(共68个品种,其中张江48个)、32个1类创新药(其中张江31个)。这项改革也极大地推动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理念与国际接轨,例如在试点方案中引入商业责任险的概念(发达国家已普遍采取商业责任险的方式实现风险管控和责任转移),既保障了公众利益,又降低了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风险。

2.积极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在MAH试点的基础上,国家药监局2017年底批复同意在上海市范围内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这有利于提高研发主导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提升转化效率,同时也避免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上下游协同共赢,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截至2019年1月,已有5家企业的8个产品按照试点方案获准许可,5家企业的22个产品经浦东市场监管局预审进入优先注册检测通道。远心医疗公司的单道心电记录仪成为首个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后获批上市的产品,上市时间比法定时间缩短了82%,目前已顺利生产并销售600台。57家企业正寻找合作伙伴并提出参与试点的意向。目前,该试点已复制推广到上海全市及广东、天津等省市。

(二)强支撑:创新研发孵化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协同互动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为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张江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新药开发模式,打造多元协同、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集聚高起点创业企业,推动全球引领性产品不断涌现。

1.孕育充满活力的“VIC+Q”新药孵化模式。从生物医药行业看,新药研发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风险高众所周知。在我国,一个新药从立项到上市,平均耗资数十亿元,历经10—13年时间。为打破一直以来新药研发的传统模式,即自行建立实验室、投入巨额仪器设备、招募大量科研人员的做法,降低药品研发成本和周期,同时又做到质量管理和品质可控,张江高科园历经多年培育,探索出适合张江的新药研发创新模式“VIC+Q”。V指知名风险投资;I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与规划;C指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具体涉及合同研发组织(CRO)、合同生产组织(CMO/CDMO)、合同销售组织(CSO)等;Q则是最为关键的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相当于“联合舰队”的“总指挥”。V、I、C和Q四者有机结合,帮助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针对新药研发的难点热点,推进高质量新药候选药物的发现,重点孵化临床急需的、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在“VIC+Q”模式下,项目立项后每一块内容交给相应的平台去完成,从而促进生物医药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显著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有效加快新药创制进程。比如,华领医药2010年创办、2018年港交所上市,在这期间没有自建一间实验室,也没有自购一台实验设备,所有的项目都是跟园区内的合作者联合运作,合作伙伴超过30家,参与研发人员不下200人。其针对糖尿病的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活性剂(HMS5552)已经在全球多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2.风险资本驱动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风险投资对市场和科技趋势敏感度最高,硅谷的成功便与风险投资的活跃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张江以“金字塔尖科学家+原跨国药企高管团队+全球化技术研发团队+顶级风投”的高起点创业群体,吸引了全球一线风险资本大举进入。在张江高科园,除了本地设立的通和毓承资本、张科领弋外,还有Arch风投、文洛克(Venrock)、红杉(Sequoia)、富达亚洲(Fidelity)、晨兴(Morningside)、奥博资本(OrbiMed)等一批知名风险投资。2018年,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核心园1.5平方公里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共计获得近17亿美元的投资,风险投资强度在亚洲保持领先,培育了再鼎医药、华领医药、君实生物、维亚生物、复宏汉霖生物、健能隆、天境生物等一批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以及奕瑞光电子、奥普生物、三生国健医药等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三)优集聚:提升创新效率,打造源创新基地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推进重大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产业源创新能力,张江高科园高起点切入全球创新链,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和载体,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1.强化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研发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源头和立身之本。近年来,张江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加快对前沿技术的前瞻性研发布局。一方面做好推进创新的“三个一批”。以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加快建设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上海超级计算机、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转化医学设施、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重大基础设施。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产业交叉融合等热点方向,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支持一批创新主体,在新靶点新机制药物研制、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诊疗设备等方向,研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注重高起点切入全球创新链。从一开始便以国际专利、全球平台为起点,通过高水平创新确立研发优势。比如,由多名海归科学家创立的鹍远基因致力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已经掌握了多项国际领先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自主专利。再鼎医药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的大分子新药研发平台,并主动与国内外新药研发机构合作,在全球同步推进多个创新药品的临床研究,显著提高了新药研发效率。

2.加大高端医药制造领域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张江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优势,精准化聚焦高端制造领域,整合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同时积极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用户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更紧密合作的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协同攻关。如在生物制品领域,重点推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新型疫苗、蛋白及多肽类生物药等产品的开发,带动上海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在化学药物领域,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积极推进靶向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布局原料药生产基地。在医疗器械领域,聚焦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数字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治疗设备等产品,扶植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生产。

3.推动张江药谷高端制造扩容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体现显示度、集聚度,张江高科园在已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容,新规划3个产业基地,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其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南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定位为创新药物、医疗技术产业化基地及CMO/CDMO委托生产基地,重点承接张江高科园内创新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制造。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东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定位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聚焦体外诊断、影像诊断、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张江总部园面积约2平方公里,定位为研发中心及企业总部,承担创新药械企业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功能。

4.大力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上海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先后制定上海“人才20条”“人才30条”和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政策,率先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场化认定标准和便利服务措施,吸引更多高级人才加入本土创新药企。同时坚持“放权松绑”的核心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权和利真正放到市场主体手中,为用人主体和人才增动力、添活力。以立法形式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科研团队,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这些举措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四)增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提升产业活力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为进一步解决张江在创新服务环境方面的问题,打通科技创新服务链条,真正做到培育创新、激励创新、扶持创新,近年来,张江紧紧围绕园区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需求,借鉴国际生物医药园区先进经验,多维度构建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构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着力打造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的完整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已超过80个(其中市级以上24个),有效满足了张江大批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企业的需求,显著降低了新药研发成本,有效加快新药创制进程。这些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提升张江生物医药创新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充分整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张江高科园的吸附和集聚效应,一方面,以上海光源、超级计算中心、蛋白质科学中心以及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的研发服务资源为依托,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开发,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让科研院所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使张江成为创新经济的策源地。另一方面,健全生物医药学术交流及全球对接服务,积极引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交流、论坛、展示等,举办张江-ChinaBio合作论坛,加强与海外园区和行业组织的交流,为企业拓展市场做好国际化支持。

3.不断创新科创金融服务。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导建立张江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张江”,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投融资促进机制,拓展、创新企业融资渠道。该体系将企业的信用价值化,并在融资、交易中不断提升、积累,形成守信增信的良性循环,对科技园区整体信用环境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托“信用张江”模式,张江推出国内首款“随借随还”“借贷合一”的银行卡“科技卡”,成功帮助超过500户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累计获得银行机构融资金额约50亿元,获得担保机构担保金额约12亿元。

4.定制化提供高效研发配套服务。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用料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的较高要求,经过深入研究,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张江率先开展“研发外包企业便捷通关”等措施。在平台方面,张江联合海关、质检等部门设立“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针对研发企业货物特点和特殊服务需求,打造关检联合查验平台和跨境研发的“绿色通道”。在流程方面,实现“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行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操作,针对生物特殊材料等冷冻、冷藏、恒温货物提供个性化服务。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从航班落地到海关放行)从2—3天缩短到6—10小时。针对专利申请授权周期过长的问题,2017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浦东新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8个领域的专利申请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可实现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3年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从1年缩短到20天、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从半年缩短到1周的目标,极大地压缩了企业专利申请的授权周期。

总体上看,经过多年来不断积累和快速发展,张江高科园已成长为全球瞩目的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从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机构到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从最强劲的科技金融资本到最有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成为研发资源高度集聚、创新成果快速涌现、新技术新模式率先突破的标志性科技园区,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突破制度瓶颈和接轨国际发挥了先行先试功能。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张江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的园区之一,集群示范效应日益凸显。从创新载体影响力看,基地内集合了国内大型基础研发平台、跨国制药企业研发中心、国内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及创新研发中心、中小型创新企业、CRO研发外包企业、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聚集了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从创新资源规模看,已形成由“三校、一所、一院、40多个中心、近百个公共服务平台”和1000多家创新企业组成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度集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内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工作的人员逾4万人,其中约1.5万人具有博士学历。从创新产品看,张江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优势产品涵盖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小分子化学药、微创介入治疗器械、骨科产品、快速诊断试剂等领域,年销售过亿元核心产品超过30个,其中希罗达、丹参多酚酸盐、心脑血管支架等10个产品的年销售额过10亿元。2018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6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海市高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产值近一半,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支撑浦东经济增长的一股强有力的新动能。

二是张江已成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数量最多的园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已累计形成新药产品超过230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在研创新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处于临床Ⅰ期阶段的药物品种超过50个,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的一类新药品种超过30个。2018年,全球首个获批适用于所有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剂则乐在香港上市;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拓益获批上市销售,填补国产PD-1抑制剂的空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胶囊(GV-971)顺利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有望打破全球范围内老年痴呆领域无药可用的局面。在医疗器械领域,首台国产一体化的PET/MR(正电子发射/磁共振)高端影像设备、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相继获准上市,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加速进口替代;“火鹰支架”成为《柳叶刀》自创刊以来首次报道的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免疫治疗新领域,上海集中了全国1/3的免疫细胞治疗研发企业,国家批准的6家企业8项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临床申请中,有6项源自张江。

三是张江已成为创新创业新模式新机制的探路者,辐射带动的溢出效果明显。一方面,创新成果的快速涌现与产业创新模式息息相关,“VIC+Q”的新药孵化模式帮助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针对新药研发的难点热点,推进高质量新药候选药物的发现,孵化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市场潜力大的、成功率高的项目。比如,张江在抗体类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小分子化学药、微创介入治疗器械、快速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涌现出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本土合作化推进国内企业海外技术引进吸收,目前张江集聚了50余家CRO企业,包括药明康德、睿智化学、生物芯片、桑迪亚、美迪西、科文斯生物等骨干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外包服务链条和国内最大的外包服务产业集群,业务面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全过程。

三、经验启示

1.把“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在实处,以制度创新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涉及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产业化、上市许可等多个环节,离不开高效的制度体系作支撑。张江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实现“由卖苗到收谷”的转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敢于直面问题,大胆解放思想,奋力先行先试,努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障碍和制约因素。以“VIC+Q”模式为例,该模式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这得益于MAH制度试点和推广、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学家回国创业、风险投资产业不断壮大并日益成熟,以及国家鼓励新药研发的政策逐步落实、评审进度加快和CRO等实力不断增强,其中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政府与企业密切沟通、积极协调与扎实合作。在探索“VIC+Q”模式的过程中,张江抓住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的重要契机,率先推出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专利审查“绿色通道”、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有效推动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和集群竞争力提升。由此可见,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伟大进程中,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把“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落在实处,以高起点研发助推高质量发展。研发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关键。面对激烈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局面,张江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依托高端科研团队和人才密集的优势,紧抓研发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投入力度,以国际专利、全球平台为起点,不满足于跟在跨国医药巨头后面亦步亦趋,逐步实现了从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跨越,培育竞争优势,形成核心动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张江不少生物医药项目聚焦肿瘤免疫治疗、细胞/基因治疗、下一代基因测序等前瞻性领域,有些已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了细分领域领先地位,为张江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量质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快速精准识别产业发展核心要素,保持战略定力,牵住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3.把“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在实处,以多元协同释放集群潜能。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集群生态系统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张江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对标波士顿、东京等世界一流创新园区,加快吸引国内外大型药企和研发中心、初创企业、外包服务企业集聚,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通过整合设施平台、基础研究、产业化创新、资本市场各个环节资源,集群潜能逐步释放,推动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这一过程中,张江独创“VIC+Q”协同创新模式,高效集合了优秀科学家、顶级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研发与生产外包服务商等多元主体的创新优势,打破了传统的药品研发模式,为高质量药品研发和孵化注入了核心动能。张江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促进多元协同,才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升级。

4.把“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落在实处,以高效服务促进集群成长。生物医药产业链涉及诸多环节,相关企业发展中也存在大量难点、痛点、堵点,配套高效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张江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借鉴国际生物医药园区先进管理经验,紧紧围绕园区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需求,建设支撑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完整产业链并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高效配套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成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张江的配套服务体系由政府搭建专业平台,由第三方机构进驻平台并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正是由于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张江才能够打造高水准区位品质,对全球一流生物医药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释放出强烈的磁场效应和平台效应,崛起成为全球瞩目的产业创新集群。

【思考题】

1.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在自贸区范围内探索企业保税研发新机制?

2.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思想为指引,针对创新型产业发展新需求,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