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第53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1]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一,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很好适应。在一些地方,对党管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淡漠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放松了、力度削弱了。干部队伍中,愿意做农村工作的少了,会做农村工作的更少了,不少干部对农业农村情况不够了解,讲农村、讲农业内行话不多,有的听不懂农民的话,对农民的感情不深。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没有“三农”工作经验,缺乏领导农村工作本领。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要结合机构改革,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明确工作思路,细化政策举措,主动对表、积极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要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出水方见两脚泥,切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隔山打牛,以作风的提振推动乡村的振兴。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扩面”,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要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对城乡改革作出统筹谋划,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农”内部改革也要“扩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二要“提速”,已经部署的农村改革要全面发力,看准了的要一抓到底,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要加快在全国推开。三要“集成”,抓紧梳理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我多次强调,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第三,强化投入保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逐步解决欠账较多的问题。现在,国家投到“三农”上的项目不少,但碎片化严重,九龙治水的事还不少,大家各管一摊,都在撒胡椒面,钱不能拢起来用,最后问题解决不了。要下决心解决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仅从县一级整合是不够的,要探索从顶层开始整合。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要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真正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调剂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第四,强化规划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主要是定思路、定任务,明确长远方向,搭建四梁八柱。下一步,还要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〇一八——二〇二二年)。规划要以《意见》为依据,明确至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小康和二〇二二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意见》落地。

制定好规划,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操作性。乡村振兴要促进扶贫开发,推动脱贫攻坚,要为巩固脱贫成果打好基础,为逐步致富创造条件。

乡村振兴要分类推进。要科学把握不同村庄变迁的发展趋势,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要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以多样化为美,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要引导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设计大师、优秀团队下乡,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的作用,把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提升上去。乡村振兴不要搞大拆大建,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要多听农民呼声,多从农民角度思考。要突出村庄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好林草、溪流、山丘等生态细胞,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注释:

[1]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