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 第13章

案例分析

因时制宜下好“先手棋”全力保供打通“生命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口罩保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案例的现实意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席卷全球。作为最重要的防疫物资之一,世界各地均出现了口罩紧缺的情况,“口罩荒”成为全球各国和地区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疫情暴发期,我国不仅有效保障了抗疫前线的口罩需求,而且迅速实现了口罩产能的大幅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独特优势。

第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口罩保供提供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党中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才能有效组织全国上下各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步调一致、全力奋战,按照“中央调配、省负总责、压实责任、分级落实”的原则,合力克服口罩生产在资金、技术、原料、用工等方面的诸多困难,顺利完成口罩保供任务。

第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口罩保供提供了政府和市场并用的经济体制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在口罩出现供应危机时,我国政府果断发挥应急指挥的作用,通过国家调配有效保障了抗疫前线的需求。随着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政府逐渐减少了指令调配。整个过程中,政府从未干预口罩定价,而是尊重市场,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机制有效调节口罩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口罩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而且促进了口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口罩保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打赢抗击疫情的后勤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比亚迪等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了技术沉淀优势,建立了灵活的科技创新链条,快速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转产、扩产口罩,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切实增强了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推动了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提升。

二、案例从三个角度进行深度解读

1.口罩保供“全国一盘棋”,由谁来统筹

2020年1月31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作出明确要求,将口罩保供任务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口罩保供任务下达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立即成立工作专班,迅速建立健全口罩保供机制。在需求一侧,国家发展改革委同北京、湖北等重点地区,铁路、民航、公路、水路、邮政等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和无口罩生产能力的省份保持联系,确保口罩需求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做到口罩需求的按日对接。在供给一侧,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仅要实时掌握全国口罩生产企业数量、产能产量,对备货调出、在途运输、收货入库形成工作闭环,而且要鼓励企业扩大口罩产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在运输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顺丰集团、民航局等方面建立物资联运机制,确保口罩运输畅通无阻。在发展改革委系统内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口罩供给任务分配给各省,各省发展改革委再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入驻企业督导生产销售,将全省的所有相关企业纳入统一调度范围,完成每日口罩产量、每周熔喷布产量的及时汇总。

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发展改革委本身的职能即涵盖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内容,可以直接采取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鼓励相关企业转产、扩产口罩。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了总体协调优势,迅速与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建立联系并保持联动,这是实现口罩保供“全国一盘棋”的基本前提。另外,发展改革委系统在统筹总体规划及各项政策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能够较快地掌握真实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制订调配计划,实现口罩供需的精准动态管理。

2.“看得见的手”,应该怎么用

疫情暴发之初“一罩难求”的局面,本质上是短期内市场供给紧张、反应滞后的体现。由于口罩需求的迅速飙升,生产企业难以立刻作出反应,导致口罩极度紧缺、价格急剧攀升。此时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生产企业的销售行为,那么最需要口罩的抗疫一线可能很难获得足够的口罩。因此,在物资最紧缺的时刻,要保证抗疫一线的口罩供给,必须发挥政府作用,对口罩进行指令性的调配。但是长期来看,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口罩市场供小于求、价格高涨的局面,会引导更多企业扩产、转产口罩,产量逐步扩大,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口罩的价格也会逐渐回落,进而引导企业降低产量或者退出市场。

即便面临严峻的口罩保供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调配指令也并未干预口罩的价格,而是协调引导口罩的走向,保障抗疫一线的口罩供给。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各省份的调配函中,仅对调配口罩的数量、类型和时间等指标作出了规定,口罩的价格和相关费用则明确由供需双方自行协商并结算。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口罩生产企业用工、资金、原料、设备、资质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尤其是在资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药监局等部门特事特办,加急从快办理相关企业的生产资质许可,大大缩短了企业投产扩产的时间。随着口罩产量的逐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逐步减少了调配指令,改为各省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建立协作关系,并指导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对新上扩能项目审慎分析论证。在口罩市场波动的整体过程中,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了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促进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而政府则很好地发挥了应急管理作用,在市场出现滞后时果断干预,保证紧缺的口罩能够供给到最需要的地方,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协调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键,在于厘清什么是政府该管的事、什么是政府不该管的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看得见的手”不能束缚“看不见的手”。另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政府也要扮演“支持之手”,尤其是在涉及行政审批等职能时,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

3.“雪中送炭”的制造业,要把“创新之火”烧得更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缓解口罩紧张、平稳口罩市场的根本措施是迅速扩大口罩的供给。2月1日至4月11日,我国口罩日产能、日产量分别由2120万只、970万只提升到5.4亿只、4.4亿只,企业数量由214家增加到2622家。在一个个“天文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全面扎实的工业制造基础。疫情之初,日照三奇、山东俊富、天津泰达等已经具备较大规模产能的口罩、熔喷布生产企业,能够在口罩供需最严峻的时候顶上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连续满负荷、超负荷生产,为国家和人民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高精制造业企业,积累了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够迅速实现口罩量产,把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技术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将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不但不能脱实向虚,而要更加敦本务实,加强工业制造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之根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强大的制造业为我国打赢后勤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疫情的考验,我们应当认识到,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物资供应的主动权,有信心、有底气应对突发性风险,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加快培育创新型实业企业,尤其是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强国转型的重要途径。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业是我国民营企业长期耕耘的领域,许多民营企业从“一把锤子、几把钳子”起步,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许多制造业民营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而且,这些民营企业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此次抗疫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强大的民营经济是我国抗击风险的重要力量。但是,许多制造业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难、人才缺失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民营企业。政府有必要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数量多、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注释:

[1]本案例正文由光明日报社记者靳昊撰写,案例分析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巫永平、博士研究生郭梦柯撰写,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