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第5章

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第一章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时代命题。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宏伟顶层设计,也有面向实践的路径抓手,领航引向,激荡起不断前进的力量。中国营商环境取得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焕然一新。

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面向未来,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中国营商环境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面临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必将凝聚起磅礴伟力,引领我们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持续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创新,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机遇,引领中国形成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更有吸引力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了营商环境的内涵,扩展了营商环境的外延,赋予优化营商环境新的时代意义。优化营商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不仅要利企便民,更要肩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任务,不断开辟新境界。

一、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土沃则稻香。习近平主席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2]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就能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3]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细胞活力四射,经济才会身强体健。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创造安心谋发展的便利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创造社会财富。

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强则经济强。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增强发展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一个更加优质的营商土壤,将让企业家们更加心无旁骛谋发展,激发更多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带来更多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4]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具体体现为资源配置效率高、产品服务质量高、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等。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路径的转变,更要求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打破制约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要素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增长新动能,不断开辟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三、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5]要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是稳定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支撑,是充分彰显大国担当的主动选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破除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降低各类营商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内生动力,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在经济良性循环和供需动态平衡中,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6]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7]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五、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健全政府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就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大干事创业空间,不断催生发展新活力。

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10]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机抉择,开准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适度干预但不盲目,必要时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坚定出手,平衡好增强活力和创造环境的关系,真正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11]

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强同市场行为主体的沟通融合,在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的同时,提高宏观调控艺术性。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改善投资管理和服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三、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公平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带来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12]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更为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明了法治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重要性,将优化营商环境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紧密结合,擘画了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营商环境新方略,引领中国不断开拓营商环境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14]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习惯于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上项目推动发展,习惯于采取陈旧的计划手段、强制手段完成收入任务,这些办法必须加以改变。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

二、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15]加强产权保护,根本之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保护。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民法典颁布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持续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

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强民事司法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动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同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17]

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要着力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不断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推动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着力增强系统性、整体性,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

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18]

加强政策制定协调,坚决克服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强化政策协同配套,制定和调整政策充分考虑关联行业和领域实际情况。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关切,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19]

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加深层次、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上不断丰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理论和实践,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主席强调,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20]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中国投资软环境将更开放、更宽松、更透明,为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于2019年3月15日颁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确立了我国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的基本国策和大政方针,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我国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为切实做好《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于2020年1月1日同步实施,一系列配套制度也正在加快制定。同时,加快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限期废止或修订同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多措并举,确保外资企业准入后按照公司法依法经营,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

三、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继续为其提供良好营商环境。[22]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制定负面清单,以清单方式列出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内外资企业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享受同等待遇。按照“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的原则动态修订负面清单,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不断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不断放宽制造业、农业领域准入,持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四、继续扩大市场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23]

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关税,大幅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扩大非洲输华产品规模。进口更多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继续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美好未来。

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24]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优化营商环境新实践,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优化政府服务上持续展现新作为,在便企惠民上持续实现新突破,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25]

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

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遇到矛盾绕道走,问题摆着拖着长期得不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反映很大。[26]

惠民便企要找准着力点,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把推广典型经验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坚持政务公开透明,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三、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尽一切努力将企业负担降下来。习近平主席强调,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27]

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四、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协同管理和服务

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28]

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路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互联网+”,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1]《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

[2]《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3]《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民日报》2020年4月2日。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1日。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2日。

[6]《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7]《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10月29日),《求是》2016年第1期。

[8]《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31日),《求是》2020年第1期。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5月28日。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11]《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8-79页。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页。

[13]《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2018年8月24日),《求是》2019年第4期。

[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2日。

[1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强调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2017年7月18日。

[16]《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17]《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020年5月29日),《求是》2020年第12期。

[18]《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

[19]《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20]《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2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强调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2017年7月18日。

[22]《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

[23]《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24]《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13页。

[25]《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7月22日。

[26]《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12日),《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73页。

[27]《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9年1月1日。

[2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0日。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