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50章

“后花园”与“百花园”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一带一路”谋求共同发展而非势力范围

“后花园”与“百花园”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私,后者为公。“后花园”为私人所有,不论多么美丽,都难惠及他人。相反,有权势者还会经常侵占公共资源以满足一己私欲。在国际关系中,“后花园”喻指势力范围,即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列强称霸时代,他们凭借坚船利炮和经济优势,把其他国家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并宣称自己享有独占权,为了一国之利而为祸他人。势力范围是列强争霸的产物,是零和博弈的结果。这种思维迄今仍在,个别国家试图谋求在别国拥有特殊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力。而“百花园”就不同了,百花园中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互学互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这里,摒弃了零和思维,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基本原则,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公平正义是追求的目标。“百花园”还有一个隐喻,就是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对外合作中,中国将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践行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赢得金山银山的同时,保住绿水青山。

近代史上,争夺势力范围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悲剧。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引发的,而战争代价越来越沉重,仅二战就夺去了约7 000万人的生命。从丛林法则转向全球治理是必然趋势。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宪章的出现是标志性事件,以前的殖民地纷纷摆脱控制而独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成员国,而现在联合国成员已经达到193个。

对失去势力范围,强权国家并不甘心,干涉主义、霸权行为处处可见。随着中国的强大,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西方开始面临新的竞争者。于是,一些西方媒体坐不住了,开始给中国扣帽子: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污染输出等,还质疑“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跑马圈地”。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为,恰恰说明一些人内心深处仍有势力范围思想在作祟。

中国坚持建设百花园而非后花园,有历史之痛,有济世哲学,更是顺应潮流:

第一,曾几何时,中国也是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他们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如胶州湾归德国、台湾归日本、旅顺归沙俄、香港归英国等。由于深受其害,中国人对此有切肤之痛,所以从内心就憎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搞势力范围。

第二,中国人有自己的哲学和价值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和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都表明中国人历来都有包容、济世的胸怀。这些年,中国集中力量搞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而当中国有能力时,也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经济上,彼此依赖,相互影响。当出现国际经济危机时,大家都将倒霉。当周边国家快速发展时,中国也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在安全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这其实是个浅显的道理。

第四,世界原本就是多元化的世界,是个百花园。从历史看,百家争鸣、文化交融的年代通常是社会繁荣、文明进步明显的时期。从当前国际关系看,单极世界正在远去,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正如自然界物种千姿百态一样,发展模式、政治体制等也应是不同的,建设百花园顺应世界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是一场大规模的区域经济振兴计划,谋求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这一外交基本政策在习近平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就已明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