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139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二战”后的70多年来,国际社会都在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但一些国家总是想给战争的记忆贴上封条,突破战后的各种国际规则和制度,意图重新走上历史的老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

习近平引用这句名言,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义”的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改教科书,日本右翼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因为“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唯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收获经验,才能书写正史、形成正见、走上正路。

原典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意思是:拥有道义,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将陷于孤立和无助。

在《孟子·公孙丑下》首章,孟子开门见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中,人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他以攻城和守城为例,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高度重视民众的力量。他不仅认识到人心向背关乎战争胜负,还指出国家的兴废存亡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行仁义之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