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第32章

二十七、关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二十七、关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这一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一)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人类的社会文明得以进步,就根源于问题意识。当意识到的问题解决了,社会就会向前推进一步,随之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仍然需要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它、研究它、解决它,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中国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观念交锋碰撞、利益摩擦抵牾、结构深度调整产生的大量新矛盾、新问题,和历史遗留积累的旧矛盾、老问题交织叠加。我们正在经历“发展起来以后”的矛盾凸显期、发展深水区、改革攻坚期。对于一个引领方向、把握大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能否准确发现和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是检验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标准。问题意识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没有问题意识,反映着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决定了对待矛盾只有敢于直面、善于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有效破解。任何视而不见甚至回避躲闪的“鸵鸟态度”,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矛盾积累发酵、问题积重难返,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窗口期”,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矛盾,无时无刻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问题世界。所谓工作,就是不停地解决问题,心中、眼里如果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没有成绩。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不解决。

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如果只是空洞地谈问题,只是坐在机关闭门造车,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也更详细、更透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前头去了。”改革开放的很多方针政策都是来自群众的创造,我们所做的就是把群众的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推广开来。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中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难题。

(二)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才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问题,才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才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使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展现出光明前景。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特点,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应当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正是凭借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对我国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把握。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就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时代性的课题往往通过社会主要矛盾和存在的根本问题体现出来。在我国现代化起步阶段,主要是解决“做大蛋糕”的紧迫性问题,此为“发展”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即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群众的各种诉求增强了,而我国现有的主客观条件还难以真正满足这些诉求,所以进入了矛盾多发期。这时,“稳定”问题显得日趋突出。要真正解决好“发展”和“稳定”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为“治理”问题。发展、稳定和治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破解的总问题。

问题意识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最鲜明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破解“四个全面”中的矛盾、问题和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全面依法治国,也是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相关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是针对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而产生的诸多问题。所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提出的。

picture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个难题,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三)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唯一途径是增强本领

古人说,“政善治,事善能”。我们讲发现问题的敏锐,讲直面问题的担当,讲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现在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难程度远远超过以往,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领导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十分突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由于缺乏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候也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认识好、解决好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本领。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克服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不是固有的,本领也不是天生的,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只有持续学习、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才能敏锐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大兴学习之风,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干好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要带着问题学习,对照遇到的问题找知识上的不足、找能力上的差距,不熟悉的东西要努力去掌握,通过学习缩小差距、补齐短板,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带着问题思考,对工作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举一反三,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多想一想怎么看、怎么办,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实现从看到问题向洞悉问题转变,把学习成果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上。要带着问题调研,搞调查研究既要到那些有成绩、有经验的地方,也要到那些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对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望闻问切”“解剖麻雀”,从基层一线的实践创造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新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为我们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清醒性、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供了科学指导。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新思想,强化问题意识,有效解决矛盾,我们一定能沿着问题的台阶、循着时代的声音抵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圆满实现的新境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