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48章

土地、传统与读者

土地、传统与读者

作家◎张炜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文艺界和广大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我当时正在欧洲访问,身处遥远之地,却仍然能够感受到这次座谈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仅在讲话后第三天,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即有听众向中国作家了解有关讲话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可见其传播及关注程度相当迅速、广泛和热切。

中国的文艺创作者正面临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世界窗口更加敞开的当下中国,文艺创作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呈现出极为丰富和驳杂的样态。如何对待脚下这片土地,如何继承文化传统,极有可能会决定艺术的走向,影响创作的内在品质。怎样认识时代,怎样认识自己,似乎越来越成为无法绕开的重大命题。

“深入生活”是我们的一个老话题,在许多作家那里常常被说成“扎根土地”。一个艺术创造者积极而自然地参与时代生活,也许比什么都重要。作为一个创作者,热情投入时代生活,尽可能地参与一些具体的生活事务,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做旁观者,这大概是保持创造热情和激情的最好方式。就文学创作而言,现在的专业创作制度使一些专业作家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物质保障,但也会形成脱离生活实务、闭门造车、气血苍白之弊。这里不必评价专业创作制度的优劣及合理与否,却可以讨论投入生活实务的不可替代的益处。如果长期在室内读写,感官就会疲惫迟钝;更重要的是对日常生存的痛感、快感等深刻的情感变得相对稀薄,过分的专业意识会使自己的冲动剥离化、褊狭化、畸形化。在当下中国这个急剧变化、大潮奔涌的时代,艺术家只要投入,更多地、更自然地投入某种生活实务,令自己的艺术活动保持生气勃勃的良好状态,就不会缺少激情。深刻的感动替代了肤浅的冲动,杰出的作品就会产生。

除了与生活的关系,再就是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抵达了新的阶段,世界思想与艺术的窗口进一步敞开,所以各种丰富的异域营养都加入进来,这绝对是一次极好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这个时期无数的艺术成果,都得益于世界思想和艺术的滋养。但是我们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应该珍惜自己文化传统里的正面元素,因为一种文化传统能够顽强承受时间的检验,汩汩不息地流淌在民族的生存历史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肯定有其合理的内涵。这正是一个族群安身立命的文化和精神之基,它一旦抽离我们就会悬空。

中国文化传统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质地迥异的一个组成板块。我们这一代人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传统文化一直受到大力批判和剧烈扬弃,这可能是在特殊时期必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和我们的许多进步以及巨大痛苦的历史连在一起的。时至今天,进一步总结和鉴别的时刻已经到来了。艺术家满怀敬意地回到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面前,也是必然的事情。

当代艺术创作者与传统文化,虽然不能说是鱼和水的关系,但也可以比喻为鱼和众多活泉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相逢,就会再次焕发和激动,与现实生活一起奔涌,极大地养育我们。

山东一直被称为“齐鲁”,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儒家精神、齐国风韵一直强力地塑造着这片土地,并深深影响了中华大地。山东作家或者受齐文化滋濡更多,或者具备强烈的儒家情怀,或者二者在血脉中紧密结合已经不可分离。在文学创作中,山东作家的文化胎记是十分明显的。山东作家一直有入世情怀,忧患意识较强,关注现实生存,表达民众疾苦。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产生了那么多卓越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今天,山东的写作者任重而道远,应该追随先贤的脚步,不负历史重托。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